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 [2019·昆明]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
A.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 壮大抗日力量 B. 打倒北洋军阀
C. 改善农民生活 D. 支援解放战争
3.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喻为“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 ( )
A. 转战陕北 B. 孟良崮战役
C. 挺进大别山 D. 青化砭战役
4. “使东北全境解放,建立了一个工业基础较好的巩固后方,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材料评价的战役是 ( )
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5. [2019·北京]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 )
A. 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6. [2019·大连]“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 日本无条件投降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影《大决战》共分三部,影片以史诗般宏伟的气魄艺术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战役。创作者对双方统帅部门的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完全忠实于历史事实;在细节描写上、战争场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适度的渲染铺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表明决战的胜负并非单纯是军事指挥决定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依据材料一,电影《大决战》描绘了解放战争期间哪三次重大战役的恢宏场面?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次重要战役?
(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B
2.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选D项。
3. C
4.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B项。
5. C [解析]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49年初北平的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选C项。
6. D
7. (1)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战役:渡江战役。
(3)原因:①党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第23课 内战爆发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此去的目的是 ( )
A. 消灭国民党
B. 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C. 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 同国民党商讨抗日合作策略
2. 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说明 ( )
①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②蒋介石表现出和平的诚意 ③全国人民期盼民主和平 ④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2019·镇江]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
A. 国民党一大
B. 北平和谈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4.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13天后,重庆街头庆祝日本投降的狂欢痕迹犹在。《大公报》记者这样写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大喜事”指的是 ( )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平津战役
D. 重庆谈判
5. 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 ( )
A. “八一宣言”
B. “双十协定”
C. 《共同纲领》
D. “九二共识”
6. 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 ( )
A. 井冈山 B. 山东
C. 陕甘宁 D. 中原
7. [2019·日照]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8. 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说明了重庆谈判的失败 ( )
A. 签订“双十协定”
B. 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全面内战的爆发
D. 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9. 毛泽东说:“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仍要回到人民手中……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毛泽东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
B. 开始战略决战
C.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 开始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中共七大相关资料
材料二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十协定”
材料三 1946年6月下半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并于6月20日命令国民党刘峙集团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光明前途”和“黑暗前途”分别是什么?
( 2)材料二中的协定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该协定中国共双方初步达成了什么共识?
( 3)据材料三指出“双十协定”达成的共识有没有实现?试概括其原因。
【参考答案】
1.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毛泽东此去的目的是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故选C项。
2. B
3. D [解析]据题干信息“1945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和谈指的是重庆谈判。故选D项。
4. D
5. B
6.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选D项。
7. D
8. C
9. A
10. (1)主要任务: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光明前途:和平、民主的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黑暗前途:内战、独裁的中国。
(2)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共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3)没有。原因:国民党挑起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