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养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养蚕》 是青岛版小学科学 (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 《生物的特征》 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调查了解养蚕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养蚕, 体会到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
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教科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 教科书呈现了一个问题, 即“怎样养蚕?” 。
还用材料包的形式呈现了上课需要的材料。 以此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养蚕知识, 以便上课交流
时有话可说,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 “了解养蚕的知识。 ”引导
学生学会从哪几个方面了解养蚕的知识; 活动二:“我们来养蚕。”教科书用流程图的形式呈
现了三个养蚕场景图, 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五幅特写图, 引导学
生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阶段; 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交
流,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阶段, 并交流的养殖过程中的快乐。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 “查
阅资料, 了解缫丝的过程” 通过呈现蚕茧抽丝的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缫丝的过程, 感受“春
蚕到死丝方尽”的伟大,珍惜丝织品。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喂养蚕, 能仔细观察、 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
么特点,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对于养蚕热情高, 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 对于科
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所以能结合养蚕的实际让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会喂养蚕,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较长时间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3.了解动物的一种繁殖方式——卵生。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了解养蚕知识。
2.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意识到生命的多姿多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重 难 点】
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桑叶、毛笔、纸盒。
教师准备 :蚕丝制品或者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代养蚕的视频,引发学生养蚕的兴趣。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调查了解养蚕的知识。
1. [PPT 3 出示 ]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养蚕?关于养蚕,你有哪些疑惑?
2.交流:引导学生按照生长顺序提问题。
3.提问: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想到多种调查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去调查并做记录。
活动二:我们来养蚕。
1.发放养蚕领养证和养蚕资料,做好宣讲活动。
引导学生重视养蚕过程。
2. [PPT 4 出示 ]发放并观察蚕卵。
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蚕卵。
3. [PPT 5 出示 ]播放蚁蚕出壳的录像。
4. [PPT 6 出示 ]提问:孵化蚕卵需要注意什么?蚁蚕出壳后怎么移动到蚕盒里?
5.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6.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用毛笔把出壳的蚁蚕移到蚕盒里。
7. [PPT 7 出示 ]蚁蚕那么小,桑叶要注意洗干净剪碎。
8. [PPT 8 出示 ]蚕的粪便、病蚕怎么处理?
9.交流方法。
10.提问: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有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想到画像、 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为长期观察记录活动做好精神和物
质准备。
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1. [PPT 9 出示 ]交流: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
引导学生画出蚕的一生的变化图,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2. [PPT 10 出示 ]小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
发育。
三、拓展活动
1. [PPT 11 出示 ] 出示丝织品及蚕丝,并提出问题:怎么缫丝呢?
2. [PPT12、13 出示 ]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缫丝方法,并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
活动手册》中。
【板书设计】
养蚕
卵 -幼虫 -蛹-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