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气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最后一个课
时。本节课是在学习过描述天气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气候的概念, 并通过对比
天气和气候,了解两者的区别。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从海南省和黑龙江省二月份景色不同的现象引
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从描述本地区多年
的天气情况入手, 了解气候多年大致不变的特点, 总结气候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多年
的天气情况,并暗示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注意倾听,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第二个活动,
引导学生对三座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 了解气候的多
样性, 以得出不同地方气候不同的结论; 第三个活动, 通过读图和讨论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
响,以及应对恶劣气候的措施,通过交流,了解恶劣气候的预防措施,拓展知识面。第三部
分拓展活动,通过课后的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同
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 通过几次对比活动,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 体现探
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通过二年级科学和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天气情况, 能用各种天气
符号等方式描述一天的天气, 但是往往对多日的天气并没有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探
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天
气和气候两个概念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恶劣气候的防范产生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3.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多日气候,了解气候的定义。
2.能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的不同特点。
3.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景物特点对当地气候特点作出合理的推理。
4.能举例说出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上网搜集本地多年本季节气象数据等。
教师准备 :课件、音视频资料、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3 出示 ] 通过海南和黑龙江 2 月的美景,引入课题。
2.学生描述两地的天气情况,引发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本地区多年的天气情况。
1. [PPT 4 出示 ]引导学生描述去年、前年、大前年甚至更长时间本地区这个季节的天气
情况。
2.比较本地区多年本季节的天气情况。
3.对比本季节与其他季节的天气情况。
4. [PPT 5 出示 ] 气候的定义。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气候”。
6.对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活动二 : [PPT 6 出示 ]不同地区的气候。
自己去过的其他地点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总。
1. [PPT 7出示 ]教师出示海口和哈尔滨年平均气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
生分析两地气温变化特点。
2. [PPT 8 出示 ] 教师出示上海和罗马年平均气温,引导学生分析两地气温和降水量变
化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去过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活动三 :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吗?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
1. [PPT 9 出示 ]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4 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气候对生活的影
响。
2. 恶劣气候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恶劣气候对人类也有有利之处,
你了解吗?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影响生活的气候现象。
3.从季节、地域、危害等方面分析恶劣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进而交流人们的应对措施。
三、拓展活动 ----- 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1.[PPT 10 出示 ]教师出示拓展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气候
气候 天气
区别
描述
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记录表】
本地区的气候特点:
夏天:气温 _______,降水 ________。
冬天:气温 _______,降水 ________。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地区 气温特点 气候特点
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
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