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不论是动物体或是植物体,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思路解析:生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没有像多细胞动物一样所具有的消化、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A
2.发菜在生物学的分类中属于( )
A.绿藻 B.蓝藻 C.细菌 D.真核生物
思路解析:生物根据细胞内有无典型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原绿藻等;其他的均为真核生物,绿藻也属于真核生物;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
答案:B
3.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发现一个待观察的红细胞,需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思路解析:根据透镜成像原理,我们所看到的视野中的右上方的物体,其实物位于视野中装片的左下方,因此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则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要遵循“在哪儿,往哪移”的规律。?
答案:C
4.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
思路解析: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物镜镜头的光线越少,因此视野越暗,在一个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也越少。
答案:B
5.大肠杆菌细胞中不具有( )
A.细胞核膜 B.细胞质 C.核糖体 D.细胞膜
思路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但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发菜 C.HIV D.乳酸菌
思路解析: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发菜是蓝藻的一种,乳酸菌属于细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HIV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的是( )
A.衣藻 B.水绵 C.细菌 D.酵母菌
思路解析:藻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仅少数具有组织分化和类似根、茎、叶的构造。常见的单细胞如小球藻、衣藻、原球藻等;多细胞呈丝状的如水绵、刚毛藻等;多细胞呈叶状的如海带、昆布等,多细胞呈树枝状的如马尾藻、海篙子、石花菜等。
答案:A
3.叶肉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主要差异是( )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有细胞质 D.有细胞核膜
思路解析: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不具有核膜。有无核膜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
答案:D
4.在生物科学中,首次揭示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的是( )
A.血液循环学说 B.植物学与生物学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思路解析: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其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首次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C
5.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时候,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不是在一个平面上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思路解析: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说明A、B、C三项所说的情况均不可能。标本不在一个平面上,致使标本的不同位点到物镜的距离会有差异,从而导致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较模糊。
答案:B
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体不适合在高倍镜下观察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应换目镜,才能在高倍镜下看清楚
思路解析: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距不一样大,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才能重新看清楚。
答案:C
7.请完成有关“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转入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高倍镜下因视野较暗而看不清某结构时,应如何处理?
思路解析: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是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并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但因换用高倍镜后,通过通光孔进入物镜镜头的光线变少,从而使视野变暗,所以需要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答案:(1)所要观察的细胞(物像) (2)①移动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快乐时光
第四种元素
老师提问:“谁能答出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来?”
某生抢先说:“我知道。就是火、空气、土壤……”他再也答不上了——第四种应该是水。
老师提示他说:“还有什么,你想想看,我们是用什么东西洗手的?”“肥皂。”该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思路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该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答案:D
2.一位同学用低倍镜观察自制的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思路解析: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可以推测,异物肯定在目镜上或镜筒中。?
答案:D
3.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思路解析: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从而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这一微观领域。19世纪30年代,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从而“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也就是说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答案:C
4.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乙肝病毒 B.酵母菌
C.放线菌 D.草履虫
思路解析:A中乙肝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生物,并非原核生物;B中酵母菌并非细菌,而是典型的真核细胞;D中草履虫是真核生物。放线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C
5.细胞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D.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思路解析:A、B、C三项均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不过病毒也是属于生物,它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D项错。
答案:D
6.以下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对人类是有利的,它与人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B.大肠杆菌与真核细胞最关键的区别是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C.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D.大肠杆菌、放线菌、酵母菌、蓝藻、衣藻等都是原核生物
思路解析:大肠杆菌含量常用作某种物质(水、食物等)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但其本身对人类并无害,而且可利用大肠内的一些食物残渣合成一些维生素以供人体需要;大肠杆菌属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是DNA,其与真核细胞最关键的区别是有无核膜、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项中酵母菌和衣藻是真核生物。
答案:D
7.图1-2-1所示最可能是哪一类生物或细胞的模式图( )
A.哺乳动物精子 B.原生动物
C.病毒 D.细菌
思路解析:从图可以看出这个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哺乳动物精子和原生动物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选D。?
答案:D
8.列表比较细胞核和拟核的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核膜 核内物质
细胞核
拟核
思路解析: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和染色质;拟核无核膜,没有核仁和染色质。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DNA。
答案:
不同点 相同点
核膜 核内物质
细胞核 有 有核仁、染色质 都有DNA
拟核 无 没有核仁、染色质
9.回顾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完成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一异物,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确定异物的位置(在目镜、装片或物镜上)?
(2)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目标位于视野的左上方,他应如何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3)他在放大40倍的情况下观察到视野中有10 000个细胞,假定细胞的分布是均匀的,则在400倍的情况下能观察到多少细胞?
思路解析:(1)本小题要求的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所以要注意操作的顺序;(2)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像位于左上方,说明真实的目标位置靠右下方;(3)放大倍数是指线段的放大倍数,如果是面积,则是平方的关系。
答案:(1)首先旋转目镜,若异物动,则说明异物在目镜上;若异物不动,再移动装片,若异物动,则说明在装片上;若异物不动,则说明在物镜上。(2)向左上方移动装片。(3)100个左右。
10.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培养,细胞核很快就会死亡。如果单独培养变形虫去核以后的细胞质,细胞质也很快死亡。如果在变形虫去核的细胞质中移植另一个变形虫的细胞核,这个杂合细胞不仅能生存,还能进行分裂生殖。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细胞的各个部分独立出来后都不能表现出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生活。
答案: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生活下去
11.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壁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戊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五种细胞中,
(1)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为图表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按一定顺序利用图表信息获取相应结论。
对甲、乙的分析:有核膜和细胞壁可推知为植物细胞,甲含叶绿素和叶绿体可推知为叶片部位的植物细胞,乙不含叶绿素和叶绿体可推知为非叶片部位的植物细胞。?
对丙的分析:有核膜却无细胞壁可推知为动物细胞。?
对丁、戊的分析:无核膜可推知为原核细胞,丁含叶绿素可推知为蓝藻类含色素细胞,戊不含叶绿素有可能为大肠杆菌类不含色素细胞。
答案:(1)甲、乙 有核膜和细胞壁
(2)丙 有核膜却无细胞壁 (3)丁、戊 无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