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莫高窟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莫高窟》选自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从锦绣山川和文化艺术的角度进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课是最后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共5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文章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详细具体。无论是用词造句,还是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适合运用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但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从而真正领略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成了教学的难点。因此,充分借助多媒体适时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画面,指导学生通过看、读、想、品等方式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才能够更为顺利有效地突破难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教学环境分析
《莫高窟》以文本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尊尊精妙绝伦的彩塑,一幅幅宏伟瑰丽的壁画,文字非常地生动优美。但是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毕竟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敦煌去欣赏这些文物,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要让学生充分领略以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闻名于世的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当然离不开生动精美的图片、视频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对文本进行精读感悟。因学校教学环境所限,故而选择多媒体教室,运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二、教学目标(第一教时)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认识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媒体,再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看、读、想、品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彩塑的神态各异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充分领略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热爱,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析课文的2、3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感悟彩塑的神态各异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再现莫高窟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1、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莫高窟彩塑、壁画图片、飞天视屏和相关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1、 教学过程
(1) 教学流程
开始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学文悟情
媒体播放 感悟彩塑的精妙 感悟壁画的宏伟 媒体播放
升华情感
总结延伸
结束
(1) 教学过程设计
1.整体把握,调动兴趣4ˊ
(1)著名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艺术胜地:看着她,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2)同学们,这里的她你知道指的是哪个地方吗?多媒体出示地图:她就是——位于祖国西北的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
(3)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搜集了莫高窟的资料,说说看,莫高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交流,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过渡:这些其貌不扬的洞窟为何会被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这座人类艺术的宝库。(齐读课题:莫高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伊始,由余秋雨的名言导入,通过地图的出示和充满深情的导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并透过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初步感受到了莫高窟的宏伟与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作好了铺垫。】
2.预习检查,理清文脉6ˊ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好的,一遍已经读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有些字的音很容易读错。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读?(出示:一尊 记录 银弦 佛像 指名读——齐读)老师知道这个字(点击幻灯片)还有一种读音,你知道吗?(指名说——评:谢谢你告诉我!——能组个词吗?(生:仿佛)齐读:佛像 仿佛)
(3)真好!再看看这些词,谁想读?(出示: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指名读——引导想象着生活中的相关画面再读)
(4)老师就知道你们是最棒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莫高窟的?(指名说,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过渡:是的,莫高窟内大量的艺术精品和历史文物震惊中外。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精妙绝伦的彩塑吧!
3.精读细品,感受艺术26ˊ
(1)启发想象,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12ˊ
①请你读一读这段文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里的彩塑。(指名读)
②引导交流:哪一尊彩塑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读着它,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指名说,教师适时从彩塑的神态、动作等方面加以点拨引导,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等词语,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③(出示菩萨、天王、力士、卧佛的多媒体画面,深化理解)
④告诉老师,饱览了这些彩塑,你的感觉是什么?(引导概括彩塑的特点:惟妙惟肖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精妙绝伦……)————莫高窟内有两千多尊彩塑呢,大家想一想,还会有哪些神态呢?(指名说)
⑤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彩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补充:彩塑制作过程)面对这一尊尊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彩塑,你又想对我国的劳动人民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赞叹),你们刚才的情景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啧啧赞叹)
带着这种赞叹的情感,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出示第2自然段内容,齐读)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内的彩塑,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适时地展现画面可以使文字活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再一次朗读课文,学生兴趣大增,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等词语的理解愈加深刻,脑海中的彩塑画面也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有声有色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课堂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
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读写结合,品味壁画的宏伟瑰丽14ˊ
①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尽情地感受一下莫高窟的壁画。
②读了这段描写壁画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宏伟瑰丽)从哪里感受到的?(宏伟:据说,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铺起来长达三十公里。瑰丽:色彩艳丽)
③在宏伟瑰丽的壁画中,最灿烂夺目的是什么?(板书:飞天)教师介绍:飞天是佛教中称为娱乐和歌舞之神,能奏乐、善飞舞,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 引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生1),有的——(生2),有的——(生3),有的——(生4),有的——(生5)
④同学们,听着刚才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⑤这里,老师运用现代的科技让静止的飞天动了起来!想看吗?(出示飞天图),多么美的飞天啊!看着这些飞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说:翩翩起舞、漫天遨游……)
⑥谁能想象着这些迷人的情景,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⑦这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也很有特点,前面四个字,后面也是四个字。同学们,看到这个省略号了吗?它在这儿有什么用?请拿出笔来写一写。(配乐,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音乐声中汇报交流所写的内容。(引导:有没有同学头脑里浮现多幅画面的?)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可是如此令人赏心悦目的飞天,只是壁画内容的一部分而已。 引读:莫高窟内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再看看这幅壁画——(出示九色鹿图),你一定不会陌生,还记得吗?(指名说)对了,它就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播放壁画图片)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精美的壁画,把无数的中外游人带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设计意图: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壁画宏伟瑰丽的特点,再直接切入飞天这个“点”引导学生精读感悟,继而通过引读过渡到“面”,从而全面深刻地感受壁画的艺术魅力。教学飞天时,我用配乐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伴着优美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听着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出了入梦一般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壁画再现的情景,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时,我再出示飞天的视频让学生伴着音乐进行欣赏,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了。在精美壁画的视觉冲击与享受下,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恰到好处的语言,模仿文中语言进行介绍、描述,有助于学生将感悟的图文内化,学习运用文中的语言。音乐声中,学生拿起笔来运用书中的描述方法和句式进行想象写话训练,填充了省略号的内容,让脑海中的飞天画面越来越丰富。这也是在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的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4.品析结构,习得写法2ˊ
(1)同学们,学习完彩塑和壁画的内容,我们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感慨作者的精描细写。
(2)请你们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的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列数字,点面结合,都在景物描写写出了游人的感受。)
(3)这样有什么好处?(内容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5.总结延伸,升华主题2ˊ
(1)敦煌彩塑的精致、巧妙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与伦比的!敦煌壁画的容量和内容之丰富,也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它不愧是祖国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
(2)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更加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它。它与云南龙门石窟、山西云岗石窟并称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同学们可以浏览相关网站,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到这儿,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斥着。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语文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学生的视野因此而开阔,所拥有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飞天) 宏伟瑰丽
(明珠) 藏经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