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30 12: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进化是(  )?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
B.变异、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作用?
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其内容来判断。?
答案:C
2.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
A.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 B.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
C.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
解析:细菌种群个体不断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不定向的。青霉素使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使抗药性强的变异逐渐积累加强,即抗药性强的变异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导致青霉素抗菌效果越来越差,而不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定向变异或定向选择所致。?
答案:B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 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B?
4.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________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有性生殖 基因型 随机的 不定向?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 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因为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所以蓝眼的基因型为aa,褐眼纯合的基因型是AA,由题目可知,AA的个体数量是12 000人,Aa的个体数量是14 400人,aa的个体数量是3 600人,所以,A基因的数量是2×12 000+14 400=38 400,a基因的数量是14 400+2×3 600=21 600,由此推出:A的基因频率是38 400÷60 000=64%,a的基因频率是21 600÷60 000=36%。
答案:A
2.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则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分别是(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
A.0.36 0.48 0.16 B.0.48 0.36 0.16?
C.0.16 0.48 0.36 D.0.16 0.36 0.48?
解析:由题意知:隐性性状者为16%,据哈—温伯格定律, 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是60%,推知:AA个体出现的频率是(60%)2=36%,Aa个体出现的频率是1-16%-36%=48%。?
答案:A
3.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C.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突变和迁移等
D.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
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包括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和迁移等。?
答案:C?
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就是使各个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停止,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最终会成为两个亚种直至成为不同的物种。?
答案:D?
5.在进化过程中,与主要的生物类群出现顺序相符的是(  )?
A.异养需氧、异养厌氧、自养需氧
B.异养需氧、自养需氧、异养厌氧?
C.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厌氧
D.异养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
解析:在原始的地球上是没有氧气的,所以首先在地球上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而刚产生的生物是没有色素的,所以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因此只能利用自然界中的现成的有机物生存,所以是异养的;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逐渐产生了色素,生物开始利用光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就出现了自养型生物,然而此时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生物只能是厌氧的。自养厌氧生物在地球上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在地球上逐渐积累,为需氧生物的诞生准备了前提条件,慢慢地就产生了自养需氧型生物,随后产生了异养需氧型生物。?
答案:D?
6.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
①同种生物之间 ②不同种生物之间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 ④亲代与子代之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因此,②③是对的。?
答案:C?
7.恐龙的灭绝对生物进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导致哺乳动物的起源
B.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
C.为人类的起源创造了条件
D.使生物进化向小型化发展?
答案:B
8.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这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在物种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
A.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
解析:美洲棉尾兔在东、西部的差异主要是由地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故物种的形成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
答案:C?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不同的物种?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该小题考查学生对物种这个概念的理解。由于这两个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倘若是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那么它们就可以进行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B
2.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  )?
A.该物种没有变异
B.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
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
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
解析: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任何一个物种几乎时刻都有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无论该生物进行的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所以排除A和B;人为的因素会使某些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但是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有很多的物种并不是在人为因素下灭绝的,而是因为它们不适应环境而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答案:C?
3.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A.鸟类和青蛙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东北虎和华南虎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育?
答案:C
4.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
B.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种群发生了进化,而朝鲜人则没有?
C.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解析:这项研究是基因组的研究,但考查的重点在进化上,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他们之间也没有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都在不断进化,因为环境在变;日本与朝鲜之间有海峡相隔,所以在古代,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答案:D
5.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答案:A
6.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
A.0.5 ×104 B.1×104 C.2×104 D.4×104
答案:D
7.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D
8.生殖隔离的形式可包括(  )?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而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彼此授粉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繁殖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受到不同环境的定向选择,使生物从求偶方式、繁殖期、开花季节、花的形态等多方面产生差异或胚胎不能成活、杂种后代繁殖能力消失等都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D
9.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C
10.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猎豹捕食斑马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
答案:D
1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隔离?
答案:D
12.达尔文在了解家鸽具有很多品种的这一事实时发现,家鸽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的岩鸽,后来,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要,分别挑选岩鸽后代中的某些变异予以保留,使其繁殖,然后,在其后代中继续按同样的标准进行选择,经过多代的遗传和积累,使其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新品种,如信鸽、尾鸽等。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
(2)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及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___________,这种变异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和变异,这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项基本特征,而外界因素是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到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该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答案:(1)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2)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13.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
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
(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解析:依图中所示,每个小圆圈表示的物种,都有多个变异的方向,但每次都只有一个方向(且同一方向)保留下来,其他变异均被淘汰。说明:①生物的变异可向各个方向发展,一般是不定向的;②生物被保存下来的变异是与环境相适宜的,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是生存还是被淘汰。图中大多数的箭头(即变异)被淘汰,就是不适应环境的缘故。图中未被淘汰的箭头始终朝向一个方向,除了说明外界环境未变、选择方向没变外,更重要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得到不断积累和加强,并最终达到进化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学说包括四部分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过度繁殖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可遗传的变异又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在产生了变异后,通过生存斗争,达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目的。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最终使生物朝着适应于环境的方向进化。?
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不断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