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眼睛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眼睛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7:52:22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补充练习--2.4眼睛的成像原理
一、选择题
1.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2.下列四幅图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
A.瞳孔 B.视网膜 C.晶状体 D.大脑
4.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 ① B.③ ① C.② ④ D.③ ④
5.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7.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9.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10.小李与小胡用同一照相机给站在某处的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如图所示,甲是小李拍的,乙是小胡拍的。根据底片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若拍照时所选镜头焦距一样,则小李离被拍的同学的距离远
B.小李与小胡所拍的像都成像在两倍焦距之外
C.小胡为了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李的一样大,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D.小胡为了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李的一样大,移动位置后,镜头与胶卷距离不变
11.守门员注视着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
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1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13.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折射后,能成像于视网膜。下图是小亮设计的正常眼球成像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相当于视网膜
B.蜡烛相当于晶状体
C.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
D.光屏相当于晶状体
14.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15.物像落在盲点上不能形成视觉的原因是( )
A.没有视神经
B.不能成像
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
D.没有感光细胞
16.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镜架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17.有茶色玻璃汽车内的人能看到车外的人,而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1)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
(2)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
(3)车内比车外暗,车内人的瞳孔张开得比车外大。
A.只有(1)(2)
B.只有(1)(3)
C.只有(2)(3)
D.(1)(2)(3)
18.2012年2月12日,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LASIK技术)的近视矫正手术,因为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下列四幅图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19.小民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离一架老花镜30 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离透镜18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做成这个老花镜的透镜焦距可能在什么范围?
20.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首位,并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近视患者看不清 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 。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 。
(4)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 ) ,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 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
② 。
21.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62%,比全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上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___ ___
(2)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________对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如图___________透镜(填序号)加以矫正.
22.如图甲所示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 ]________。成像过程中对光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是[ ]________。
(2)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 ]________变大了。
(3)如图乙所示为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同时看一个圆球的示意图。由图可知,________(填序号)是正常眼,原因是物像落在________上。
23.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缩小的实像,而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厘米。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晕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厘米。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的收缩或放松引起的,当我们看清近处物体时该肌肉处于________(填“放松”或“收缩”)状态。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的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厘米
B.10~25厘米
C.10厘米至极远处
D.0~25厘米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2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 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甲所示。
(2)小明测得亮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5cm,他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存在明显不足的是_______________。
(3)小明继续研究: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25.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它的曲度调节靠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实现。
(2)在实验中,如果换用曲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________(填写“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下同)的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像清晰。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变,纸板向_________移动像也会变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___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如果你患如图所示的屈光不正疾病,你已经成为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
26.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水透镜(用透明胶膜盛水制成的一个水球),水透镜通过 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厚度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 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选填“8cm”、“18cm”或“28 cm”)。
(2)若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27.小强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右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__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________(填“远”或“近”)视眼,此时其晶状体比正常时_______(填“薄”或“厚”)
(3)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作用。
28.如图所示,树上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只小虫,那么乌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一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飞行的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为它设计一条飞行的线路,在图中作出示意图。
______________
29.小明进行“视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她将自己戴的近视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1)如果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如何移动光屏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做法的是________图。
30.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四、填空题
31.某学校的徐老师,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远处能看得清,正常看书有叠影”。并对自己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折光系统。问:
(1)这位徐老师的视力已患上________(填写:“远视眼”或“近视眼”),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戴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的眼镜来矫正。此类眼镜对光线起__________作用。
32.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强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远处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请回答: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__(填 “远视眼”或“近视眼”)。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___________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4.这两年,国内大小媒体在呼吁到婺源看油菜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全国闻名。油菜 花开时,呈梯田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与点缀其中的徽派建筑相互辉映,景色美不胜收,也难怪婺源会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今年1月到3月,江西婺源接待的游客量达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8%。
(1)菜花观赏的部分的花属于______。(填“细胞”、“组织”或“器官”)
(2)油菜籽属于油菜的种子,它是由花结构中的_______发育而来。
(3)早在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影响油菜弯向光源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
(4)某老人游览期间,看近处的油菜花有些模糊,看远处的油菜花却很清晰,此人眼睛的问题跟_____图相似。
35.2018 丽水半程马拉松赛将于 4 月 15 日上午鸣枪。
(1) 如果你在现场观看时,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运动员,主要是因为眼球中[3]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同时,在[6]_________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2) 小王在开幕现场看远处运动员时,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他的同学给两种矫正的方案
如图乙,你认为小王选择_________方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B.高老师要戴眼镜才能批改作业,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学生的容貌,说明高老师不能看清近处物体,但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远视眼。故B错误。
A.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
C.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故C错误。
D.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可能过短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小。故D错误。
2.D
【解析】
【详解】
根据分析及图形信息可知:图①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②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③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故D正确。
3.D
【解析】
【分析】
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A 瞳孔通过调节大小来控制光线的多少从而控制像的明暗,故A错误。
B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B错误。
C 晶状体是双凸透镜,可以折射光线,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故C错误。
D 大脑皮层上有视觉中枢,能够形成视觉,故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B
【解析】
【详解】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②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所以④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1)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导致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通过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和近视相反,远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且不易恢复,导致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可通过佩戴老花镜——凸透镜加以矫正。
听觉的形成过程
(3)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详解】
A、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带凹透镜加以矫正,A正确;
B、眼的内容物主要是晶状体和[玻璃体,主要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晶状体相当于照像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脉络膜相当于暗室,B正确;
C、眼的成像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C错误;
D、耳的结构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外耳道和耳廓,主要收集外界的声波;内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在外耳道底部,主要声波产生振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其中耳蜗是耳的感受器所在的部位,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及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理解掌握眼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
【解析】
【详解】
A、B、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C、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而该同学距离平面镜为2m,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3m+2m=5m,故C正确;
D、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高度近视的人是因为他的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强,因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减小,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正常人在水中就成远视眼了,应戴高度老花眼镜。故ABC错误,D正确。
8.C
【解析】
【详解】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9.C
【解析】
试题分析:此图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蜡烛的光线射向平面镜,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人眼,人逆着这些反射光线看过去,蜡烛的像在平面镜的后面。因此射向人眼的光线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确选C。
考点:平面镜成像原因
10.C
【解析】
【分析】
相机的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并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越接近焦点.
【详解】
A.若拍照时所选镜头焦距一样,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小,则小胡离被拍的同学的距离远,故A错误;
B小李与小胡所拍的像都成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B错误;
CD小胡为了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李的一样大,应减小像距,同时要增大像距,即镜头要往前伸,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人体之所以能够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造成的。
【详解】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牵引睫状体前移,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增大变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的曲度变大,焦点改变。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瞳孔缩小是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使进入眼睛的光变少,避免视网膜受到损害,相对的,在阴暗的地方,瞳孔会变大。所以足球守门员要将足球准确扑出球门,当看到足球从远处飞来,则①睫状肌收缩和②晶状体凸度变大。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12.A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详解】
由题意可知,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弱,因此乙模拟的是远视眼镜,而丙模拟的是近视眼,由此排除B和C;
乙的焦距比正常大,丙的焦距比正常时小,所以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解析】
【详解】
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蜡烛相当与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只有C选项正确。
14.B
【解析】
【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指的是虹膜的颜色。
【详解】
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故B符合题意。
15.D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的相关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
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即视网膜连接视神经的部位。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16.AC
【解析】
【分析】
(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详解】
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正确;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B错误;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D错误; 故选AC.
17.B
【解析】
【详解】
人在暗的环境下瞳孔张的比较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中,因此车内比车外暗,车内人的瞳孔张开得比车外大,故即使在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光线还能看到车窗外的人。站在外面的人即相反,外线亮,瞳孔张的小,所以进入眼睛光线少,车内光线很少,所以看不见,故①③正确;
②车外人反射到车内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车外的光强,而不是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故②错误。
故选B.
18.D
【解析】
【分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详解】
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远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③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图④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因此四幅图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是②④,故选D。
19.【答题空1】
【解析】
【详解】
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所以15cm>f.
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18cm>f,所以18cm>f>9cm.所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15cm>f>9cm.
20.(1)远 凹
(2)角膜
(3)②晶状体
(4)③视网膜 大脑
(5)①读书姿势要正确 ②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上网
【解析】
【分析】
眼球的结构如下图: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好习惯)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不良习惯)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三个一(注意事项)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近视眼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得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形成图像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
【详解】
(1)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角膜,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②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4)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③视网膜,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好习惯)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不良习惯)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三个一(注意事项)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因此,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①读书姿势要正确 ②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上网。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1.(1)虹膜(2)睫状肌;晶状体;D、E
【解析】
【分析】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近视眼是由于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详解】
(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因为虹膜具有色素,巩膜白色,所以通常被称为“黑眼球”和“白眼球”。因此,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虹膜。
(2)近视眼是由于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落到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形成近视眼。以配带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因此,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如图D、E透镜加以矫正。
【点睛】
掌握眼球的结构示意图,理解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22.(1)3 视网膜 6 晶状体 (2)8 瞳孔 (3)③ 视网膜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矫正。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6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3视网膜.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电影院里光线很暗,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8瞳孔变大了.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如图乙2所示.成像在视网膜后的是远视眼,如图乙1所示,正常人的眼睛是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乙3所示。 故答案为: (1)3 视网膜 6 晶状体 (2)8 瞳孔 (3)③ 视网膜
23.(1)倒立
(2)焦距(或弯曲程度) 睫状肌 收缩 像距
(3)C
(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厘米(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多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眼成像和照相机成像的不同之处,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即焦距,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像,而照相机是焦距不变,改变像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变清晰; (3)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可得出结论; (4)从看书的正确姿势和用眼卫生等角度分析.
【详解】
(1)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的调节是通过睫状肌的收或放松引起的,当我们看清近处物体时该肌肉处于收缩状态,而照相机的镜头是用玻璃做成的,其曲度不能调节,一般是通过调节像距,使像变得更清晰;
(3)由材料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选C。
(4) 眼睛保健很关键,不要到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坐车看书,以及做眼保健操等。
故答案为:(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 睫状肌 收缩 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厘米(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多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
24.凸透镜、烛焰、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远离
【解析】
【详解】
(2)[1]为使像落在光屏的中央,放置器材时,应保证蜡烛火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图中器材摆放明显不在同一高度;
(3)[2]近视眼佩戴的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将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会使光线发散,像在更远处会聚,因此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5.视网膜 晶状体 睫状肌 靠近透镜 靠近透镜 晶状体 近视眼 凹
【解析】
【详解】
(1)借助下面人眼球成像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验中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蜡烛则相当于我们看的外界物体.
(2)从下面的图解(注意图中双凸透镜的曲度和光线透过透镜后的折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如果不改变双凸透镜与白纸板的距离,而只改变双凸透镜凸度的话,要形成清晰的物像,就要缩短蜡烛与双凸透镜的距离,反之亦然.
(3)因此,人眼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外界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曲度,通过睫状体的调节实现.通过双凸透镜的折射,形成倒像.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眼球的前后径过短相当于透镜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变短,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为了让物像正好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需要将物体发出的光线进行分散,然后再由晶状体进行会聚,形成物像.具有此作用的是凹透镜.
26.缩小 18cm 注水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可看出,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二空.由图可知,光屏距离透镜的距离(像距)为v=20.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f<20cm<2f,解得:10cm第三空.近视眼看不清东西,是因为其晶状体太厚导致对光的会聚作用太强,以至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所以若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就应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使像在光屏之前,或者使水透镜变厚,即对水透镜注水。
27.近视眼 远; 薄; 凹透镜; 发散
【解析】
【详解】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此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情况;
(2)由题意可知,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弱,因此乙模拟的是远视眼镜,乙的焦距比正常大,此时其晶状体比正常时薄,而丙模拟的是近视眼,丙的焦距比正常时小,此时其晶状体比正常时厚。
(3)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故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28.
【解析】
【详解】
以地面为界面作出P或Q的对称点P′,连接P′Q,与界面交于一点O,再连接PO、OQ,此时,PO+OQ的长度之和最短,即小鸟飞行的路程最短,如下图所示:
29.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A
【解析】
【详解】
(1)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近视眼镜时,像会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2)在以上四个图中,C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C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A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B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B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D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30.C
【解析】
【分析】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
(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详解】
A、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连线正确;
B、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故B连线正确;
C、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连线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的反射、直线传播现象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1.远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后 甲 会聚
【解析】
【分析】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1)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
【详解】
(1)由图可知,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折射光线汇聚于视网膜后面,这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因此这位徐老师已患上是远视眼;
(2)甲图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乙图的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而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增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需要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32.(1)凹透镜,靠近
(2)晶状体过凸
【解析】
【详解】
(1)由题干中实验中“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可以知道: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近视眼相当于焦距变短,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不变的时候,因为焦距变短相当于物距增大,如不佩戴凹透镜,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水凸透镜.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
33.近视眼 凹透镜 发散
【解析】
【详解】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此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情况,
(2)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故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34.器官 胚珠 生长素 甲
【解析】
【分析】
1、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具体发育情况为: 。
2、植物向光性、背地性与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程度大,生长快。 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如图乙,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如图甲,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
(1)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所以,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
(2)油菜籽属于油菜的种子,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而成。
(3)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经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物质是生长素。 (4)近处的油菜花有些模糊,看远处山上的梨花却很清晰,故此人眼睛属于远视眼.远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人眼睛的问题与如图中甲的图相似。
【点睛】
熟知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
35.(1)晶状体; 视网膜 (2)①
【解析】
【详解】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3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6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图甲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图甲所示小柯同学看到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若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需选用图乙中的①透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补充练习--2.4眼睛的成像原理
一、选择题
1.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2.下列四幅图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
A.瞳孔 B.视网膜 C.晶状体 D.大脑
4.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 ① B.③ ① C.② ④ D.③ ④
5.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7.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9.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10.小李与小胡用同一照相机给站在某处的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如图所示,甲是小李拍的,乙是小胡拍的。根据底片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若拍照时所选镜头焦距一样,则小李离被拍的同学的距离远
B.小李与小胡所拍的像都成像在两倍焦距之外
C.小胡为了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李的一样大,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D.小胡为了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李的一样大,移动位置后,镜头与胶卷距离不变
11.守门员注视着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
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1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13.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折射后,能成像于视网膜。下图是小亮设计的正常眼球成像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相当于视网膜
B.蜡烛相当于晶状体
C.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
D.光屏相当于晶状体
14.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15.物像落在盲点上不能形成视觉的原因是( )
A.没有视神经
B.不能成像
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
D.没有感光细胞
16.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镜架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17.有茶色玻璃汽车内的人能看到车外的人,而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1)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
(2)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
(3)车内比车外暗,车内人的瞳孔张开得比车外大。
A.只有(1)(2)
B.只有(1)(3)
C.只有(2)(3)
D.(1)(2)(3)
18.2012年2月12日,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LASIK技术)的近视矫正手术,因为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下列四幅图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19.小民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离一架老花镜30 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离透镜18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做成这个老花镜的透镜焦距可能在什么范围?
20.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首位,并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近视患者看不清 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 。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 。
(4)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 ) ,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 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
② 。
21.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62%,比全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上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___ ___
(2)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________对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如图___________透镜(填序号)加以矫正.
22.如图甲所示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 ]________。成像过程中对光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是[ ]________。
(2)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 ]________变大了。
(3)如图乙所示为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同时看一个圆球的示意图。由图可知,________(填序号)是正常眼,原因是物像落在________上。
23.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缩小的实像,而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厘米。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晕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厘米。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的收缩或放松引起的,当我们看清近处物体时该肌肉处于________(填“放松”或“收缩”)状态。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的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厘米
B.10~25厘米
C.10厘米至极远处
D.0~25厘米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2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 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甲所示。
(2)小明测得亮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5cm,他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存在明显不足的是_______________。
(3)小明继续研究: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25.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它的曲度调节靠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实现。
(2)在实验中,如果换用曲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________(填写“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下同)的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像清晰。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变,纸板向_________移动像也会变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___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如果你患如图所示的屈光不正疾病,你已经成为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
26.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水透镜(用透明胶膜盛水制成的一个水球),水透镜通过 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厚度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 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选填“8cm”、“18cm”或“28 cm”)。
(2)若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27.小强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右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__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________(填“远”或“近”)视眼,此时其晶状体比正常时_______(填“薄”或“厚”)
(3)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作用。
28.如图所示,树上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只小虫,那么乌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一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飞行的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为它设计一条飞行的线路,在图中作出示意图。
______________
29.小明进行“视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她将自己戴的近视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1)如果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如何移动光屏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做法的是________图。
30.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四、填空题
31.某学校的徐老师,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远处能看得清,正常看书有叠影”。并对自己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折光系统。问:
(1)这位徐老师的视力已患上________(填写:“远视眼”或“近视眼”),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戴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的眼镜来矫正。此类眼镜对光线起__________作用。
32.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强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远处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请回答: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__(填 “远视眼”或“近视眼”)。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___________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4.这两年,国内大小媒体在呼吁到婺源看油菜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全国闻名。油菜 花开时,呈梯田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与点缀其中的徽派建筑相互辉映,景色美不胜收,也难怪婺源会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今年1月到3月,江西婺源接待的游客量达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8%。
(1)菜花观赏的部分的花属于______。(填“细胞”、“组织”或“器官”)
(2)油菜籽属于油菜的种子,它是由花结构中的_______发育而来。
(3)早在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影响油菜弯向光源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
(4)某老人游览期间,看近处的油菜花有些模糊,看远处的油菜花却很清晰,此人眼睛的问题跟_____图相似。
35.2018 丽水半程马拉松赛将于 4 月 15 日上午鸣枪。
(1) 如果你在现场观看时,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运动员,主要是因为眼球中[3]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同时,在[6]_________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2) 小王在开幕现场看远处运动员时,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他的同学给两种矫正的方案
如图乙,你认为小王选择_________方案。
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C
6.C
7.D
8.C
9.C
10.C
11.A
12.A
13.C
14.B
15.D
16.AC
17.B
18.D
19.【答题空1】
20.(1)远 凹
(2)角膜
(3)②晶状体
(4)③视网膜 大脑
(5)①读书姿势要正确 ②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上网
21.(1)虹膜(2)睫状肌;晶状体;D、E
22.(1)3 视网膜 6 晶状体 (2)8 瞳孔 (3)③ 视网膜
23.(1)倒立
(2)焦距(或弯曲程度) 睫状肌 收缩 像距
(3)C
(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厘米(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多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
24.凸透镜、烛焰、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远离
25.视网膜 晶状体 睫状肌 靠近透镜 靠近透镜 晶状体 近视眼 凹
26.缩小 18cm 注水
27.近视眼 远; 薄; 凹透镜; 发散
28.
29.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A
30.C
31.远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后 甲 会聚
32.(1)凹透镜,靠近
(2)晶状体过凸
33.近视眼 凹透镜 发散
34.器官 胚珠 生长素 甲
35.(1)晶状体; 视网膜 (2)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