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补充练习--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4.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5.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6.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7.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双耳效应
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雷声经过了地面、山峰、云层的多次反射
D.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
8.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9.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会改变
10.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
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三种办法都不行
11.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12.2013年11月,径山镇中学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以下描写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百米跑道上,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运动员冲过终点线后还要继续向前跑一段距离
B.广播操比赛时,为了列队整齐,可以利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时均匀传播的科学原理。
C.从保护塑胶跑道的目的出发,不能穿钉鞋跑步,因为穿钉鞋跑步会增大运动员对跑道的压强从而损坏塑胶跑道
D.终点计时裁判员计时开始,按秒表时应该听枪声计时。
1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14.一些学校周围的部分街道实行单向交通管制,这大大方便了附近小区车主的停车,也引起了小刚同学对学校附近交通情况的关注。
(1)小刚同学发现学校附近有很多标志牌(如下图),其中属于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 )
A. B. C. D.
(2)细心的小刚同学发现,停在学校旁的小汽车前面挡风玻璃都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C.扩大视野
D.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二、填空题
15.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单位为 ms。(ms 读作“毫秒”,1s=102m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ms。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______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赫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赫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7.每每皓月当空之际,中国人便容易对神话中的嫦娥仙女遐思不已。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奔月”计划,前期探测工作已经开展,预计10年后将在月球上建立小区。登月时,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而一旦到了月球就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
19.阅读小古文,完成填空。(1)《树影》:日光照园中,地上有树影。日正,树影短;日斜,树影长。观看树影,可知时刻。树影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蟋蟀》:秋叶,有蟋蟀鸣于墙下。弟问姐曰:“蟋蟀口小,鸣声大,何也?”姐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蟋蟀发声,是由于翅膀______________产生的。
(3)《虹》:雨初霁,虹现云际,儿怪之。母曰:“此空中水汽,受日光映照而成,其名曰虹。中分七色,红、橙、___________、绿、蓝、靛、___________。彩虹是光的_____________形成的现象。
20.声音让我们的世界时而欢腾,时而优雅,“耳濡”声音,你对它是否越来越了然于心。
(1)马来西亚民航局飞行主管阿赫马德·尼扎尔称,用于搜索MH370航班的声呐系统现已运抵澳大利亚珀斯,接下来将利用声呐浮标找到坠入海洋的飞机黑匣子,还全世界真相,这也告诉我们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
(2)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被弹起,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音叉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传给乒乓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听到由音叉发出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右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________________ (能,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_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三、探究题
22.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两只音叉完全相同,敲击右边的音叉,我们却看到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断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如将上述乙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同样的实验,则泡沫小球________(“会”或“不会”)弹起,这是因为________。
23.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位置)后,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__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4.图1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________。
(5)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③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米/秒)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铁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______次敲打声。
27.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的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测试另一耳的听力距离A(先靠近一只滴嗒响的闹钟,然后慢慢远离直到听不见为止,测出人到钟的距离);然后拿掉棉花,用同样方法测出两只耳朵的听力距离B。
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A______B(填“大于”或“小于”)。
该科学探究中学生应用了_____的方法(选填“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③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
先将收音机打开,然后让一个同学将右耳朝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右耳,用左耳听,结果左耳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断定猜测③是否正确:___________。
28.声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声(如超声和次声)人们甚至无法听到。那么声真的能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一个问题,小科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设计时,小科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1)选取什么作为声源?
小科家里和手边有一个袖珍收音机,一支音叉,一套大功率组合音响,你认为小科应选用______组合音响作为声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如何直观地表现声的能量?
小科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
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张轻小的纸条,通过观察纸条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______种方案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你认为小科在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技巧性的问题?(说出一种)_____________。
29.中国拥有庞大的潜艇数量,一共有80多艘潜艇,这当中包括5艘核潜艇。其数量越居世界第三位。093型攻击性核潜艇速度快(据说是世界上目前最快的核潜艇)噪音小,装备了国产最先进的线导式鱼雷、反潜导弹、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水下杀手。
(1)核潜艇的动力来源于一座功率很大的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2)潜艇舱内各空气过滤口放有装有Na2O2(过氧化钠)的颗粒,它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并生成一种碳酸盐。请完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在空中探测目标常用电磁波,但潜艇探测水中目标常用声纳,(声纳向水中目标发射超声波,通过测定发出与接收的时间就可推知潜艇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你认为潜艇不用电磁波探测水中目标的原因会是什么?______
(4)如果声纳发出的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为1450m/s,从声波发出到接收到目标的回波经历0.6s,则潜艇到目标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5)核潜艇能到达水下300m深处,在这样的深海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植食性动物都不能生存,但还有不少的肉食性动物栖息,这些动物眼睛退化,有的依靠身体前端很长的触须来探寻食物,有的有很特殊的发光器官,用以发现食物和敌害。为什么在深海中潜艇必须有钢铁的身躯才能承受,而这些深海鱼并没有特殊坚硬的骨骼和强健的肌肉,却没有被压扁呢?_______
四、简答题
30.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_________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___________(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3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84km的空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此时气温约为15℃)。求:
在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敵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__________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__________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__________
32.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则: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有______米。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有______米。
33.你能猜猜声音是否能在真空中传播吗?并能说出你猜测的依据吗?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C
6.C
7.C
8.B
9.C
10.C
11.A
12.D
13.D
14.DB
15.0 不变
16.C
17.真空
18.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19.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振动 黄 紫 色散
20.水(或液体) 振动 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21.(1)⑤,①
(2)不能
(3)⑥
2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不会;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23.空 入射 能 强
24.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 a、d 音调与粗细(截面积)的关系 a、c
25.(1)①A、B、C ②A、D、F ③80 1.02
(2)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做实验,先拨动张得紧的琴弦,再拨动张得松的琴弦,比较两者音调的高低
(3)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26.ADE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三。
27.小于 间接测量 不正确
28.组合音响 声音大,现象明显 二 火焰跳动,效果明显 要关好门窗
29.核裂变 见解析 电磁波在水中传播不能传播的很远或电磁波在水中容易衰减或电磁波传播速度太快 0.435 潜艇内的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而艇外的压力却远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所以潜艇要有钢铁的身躯;深海鱼的身体内外的气压是平衡的,所以没有坚硬的骨骼和强健的肌肉,也不会被压扁
30.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汽车的速度为42.5 m/s
31.2.6s; 5200m/s 铁
32.850 875
33.不能,声波是机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