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补充练习--7.1动物的行为
一、选择题
1.冬季是H7N9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医务人员为某病人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摄氏度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大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 D.不能确定
2.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32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3.“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是后天学习行为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不同地点发现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是( )
地点
潮虫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5.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B.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
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里吃奶
6.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 )进行交流的。
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7.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
A.雌虫凶猛
B.雌虫有食雄虫的习惯
C.雄虫过剩
D.有利于种族延续
8.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令蚂蚁在地上排列成“百年潮,中国梦”几个字,妈妈不相信。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国梦”。小明是利用了蚂蚁的( )
A.觅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9.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能够填在阴影部分的一项是(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适应环境
D.与遗传因素无关
10.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11.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A.图1: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
B.图2: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C.图3: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D.图4: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12.如图将蟑螂放在人工暗室中做生物钟实验,经过一个星期后,蟑螂的活动发生变化,这种行为从行为的发生看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会行为
13.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种行为是 ( )
A.先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B.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后天学习行为,靠学习得来的
D.后天学习行为,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14.对于下列几种动物的形态牲或生活习性,某同学试图从科学的角度给予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骆驼的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使其在沙漠中行走自如
B.“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说明空气湿度大
C.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D.炎热夏天,狗伸出舌头加快呼吸,这样有利于散热,适应高温环境
1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一项是 (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人口,分泌唾液
D.听到悲惨故事情节,催人泪下
16.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取食行为
17.图示刺鲀遇到危险时,身体会迅速鼓起,使硬刺竖起,形似刺球,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B.动物能够运动
C.动物遇到危险能形成刺球
D.鱼类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18.雷雨过后,常看到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B.土壤中缺少食物
C.土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
D.地面上温度高,有大量食物
19.在一个特制的鱼缸中,先开灯再投食饵,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间后只要灯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食饵投放处,此时金鱼对灯光的反应属于( )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本能 D.免疫
20.丁丁养了一条小狗,取名叫“小黑”。丁丁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 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反射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
2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动物的行为大部分是对生存环境的________。
22.下图中的几种动物行为分别是:
①是__________行为,②是__________行为,③是__________行为;这三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行为。
23.在一个鱼缸里,用灯光和鱼饵重复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间后,只要灯光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鱼饵投放处。
(1)金鱼的这种行为是
A.先天性行为 B.本能
C.后天学习行为 D.自发行为
(2)训练金鱼时,灯光与鱼饵应
A.同时出现
B.先亮灯光,再投鱼饵
C.先投鱼饵,再亮灯光
D.两者出现不需要一定的时间顺序
24.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和 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章鱼等 (填“低等”或“高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行为;动物越高等, 行为越复杂。
25.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了以下实验: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 (填“会”或“不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理由是 。
26.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
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下表:
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秒)
组别
第一次
第二次
A
90.22
87.53
B
32.40
26.25
(1)B组实验的作用是 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____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
27.下列行为:①小明听到有人在吆喝卖梅子,嘴里分泌唾液;
②小明看到了青绿色的梅子,分泌唾液;
③小明吃到了酸酸的梅子,分泌唾液;
④小明想起去年在外婆家吃到过梅子,分泌唾液。
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________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________。
28.在正常体温之下,如果脑部的血流停止,则脑部的神经细胞会在几分钟之内缺氧而死。若是将体温降低到20℃,脑部的神经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这样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有利于进行脑部手术。准备手术之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如图甲所示。心肺机包含三大部分:“氧合器”作为人工肺,对血液供氧;“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热交换器”则提供热量交换,经由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体温监测记录如图乙所示。
(1)丙图为“电动泵”工作原理示意图,工程师将线圈缠绕在活塞下端,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方向,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上下运动,抽送血液。当活塞上移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甲→乙”或“乙→甲”)。
(2)对此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时。
(3)流经脑部的血液中,除了含氧之外,还可能含有那些成分 (可多选)
A.淀粉
B.氨基酸
C.葡萄糖
D.激素 E.脂肪酶
三、探究题
29.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后,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友现菜青虫总是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的叶片上出现,而不吃菠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他们对探究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 ?
(2)做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经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里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
你的理由是: 。
②设计对照实验:选择白菜的叶片和菠菜的侧片,分别榨取部分汁液。将榨取的白菜汁、菠菜汁分别涂抹在两片形状、大小和颜色都相同的滤纸上。再将这两片滤纸水平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将10 只菜青虫放在两片滤纸之间,静比几分钟后观察。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钟)
5
10
15
20
25
30
涂抹白菜汁液的滤纸
5
7
8
9
10
10
涂抹波菜汁液的滤纸
5
3
2
1
0
0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 。
(5)该实验只用一只菜青虫可以吗?为什么? 。
30.为什么苍蝇难以拍到呢?据科学家介绍,苍蝇大脑反应十分敏锐,可以计算出苍蝇拍的潜在逼近位置,并能立刻做出“逃生计划”,然后随即做出起飞前动作调整,最终逃离“危险地带”。苍蝇发现威胁后的反应时间仅为100毫秒,但对缓慢移动的物体反应比较迟钝。缓慢移动的物体究竟是多慢呢?为了弄清楚该有多慢,小明选择了秒表、尺子、钢笔、筷子、汤匙等物品作为实验的材料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①控制每种物体每次移动的距离相同;②观察物体移动到离苍蝇约为1cm时候苍蝇的反应;③用秒表测出在移动过程中的时间,并计算出移动的速度;④每种物体重复多次实验。
实验结果:
筷 子
速 度
7毫米/秒
5毫米/秒
3.8毫米/秒
2.8毫米/秒
1.1毫米/秒
苍蝇反应
飞开
飞开
飞开
没有飞
没有飞
钢 笔
速 度
7.1毫米/秒
6毫米/秒
3.8毫米/秒
2.6毫米/秒
1毫米/秒
苍蝇反应
飞开
飞开
飞开
没有飞
没有飞
汤 匙
速 度
6.1毫米/秒
5毫米/秒
3.5毫米/秒
2.4毫米/秒
1.2毫米/秒
苍蝇反应
飞开
飞开
飞开
没有飞
没有飞
(1)苍蝇的这种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作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使用钢笔、筷子、汤匙等多种物品并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后,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拍苍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些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②在A缸和B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③A缸每隔一天添加5mg甲状腺激素,持续5次。B缸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他条件相同。 ④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A缸
4
7
26
0.7
B缸
5
9
37
1.3
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目的是 。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择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 蚪,将其甲状腺切除,其他条件应与 缸相同(填“A”或“B”)。
32.在探究“菜青虫吃多少青菜叶”的活动中,回答下列问题
(1)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它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
(2)下表是某同学的活动记录表。
(3)实验说明菜青虫一天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青菜叶。
(4)该同学在设计方案时,为什么要设计无虫菜叶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组别
实验前的质量
实验后的质量
有虫菜叶
150g
120g
无虫菜叶
150g
140g
四、简答题
33.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中,运动员出色的发挥令人惊叹。
(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依靠___和___调节。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特别强,这可能与___比较发达有关。游泳比赛中,当看到我国运动员夺冠时,观众们禁不住欢呼起来,该反射属于___反射。从动物的行为看,该行为属于___。
(2)虽然气温较低,来往忙碌的工作人员却并不感觉寒冷,因为运动时___的产热量会大量增加;同时,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后,通过调节会使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
(3)天在下雨,说明此时的比赛地主要受___(填“低气压”或“高气压”)的影响。海南和杭州气候差异很大,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
3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性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性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指出 。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C
6.B
7.D
8.A
9.C
10.A
11.B
12.A
13.B
14.A
15.D
16.A
17.A
18.C
19.B
20.D
21.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适应
22.摄食;防御;繁殖;先天性行为
23.C B
24.(1)学习 生活经验 学习
(2)低等 后天学习 后天学习
25.(1)后天学习行为
(2)先响铃声再喂食物,多次重复
(3)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不断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和巩固,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4)会 狗听到铃声流唾液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若用光照代替,所起到的作用和铃声是一样的
26.(1)对照 (2)A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27.③ ①②④
28.(1)乙流向甲(2)14时至15时 (或13.8时至15.2时) (3)BCD
29.
30.应激性 避免实验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先用非常缓慢的速度靠近苍蝇,然后快速击打
31.(1)控制单一变量;(2)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3)B
32.(1)昆虫(3)20克(4)对照作用
33.神经 激素 小脑 条件 后天学习行为 骨骼肌 下丘脑 低气压 纬度位置
34.一是对实验后的仔公鸡再注射雄性激素(或喂食雄性激素的饲料),观察其现象。二是另选取一组各方面都相似的个体,重复同样的手术过程,但不摘除睾丸,作为对照。(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