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9 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目标我会认 rèn yuè jì
(重)仞 (五)岳 蓟(北)
tì xiāng
(痛哭流)涕 襄(阳)
我会写 rèn?岳(五岳)?yuè ?遗(遗产)yí仞(万仞山)mó摩(摩擦)巫(巫峡)涕(涕泪)tìwū多音字 裳cháng(衣裳)[遮蔽下体的衣裙]shang(衣裳)[衣服]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诗多描写边塞生活,有些诗还生动地描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这类诗写得气魄雄伟,声调铿锵,语言精确,用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作者简介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课文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青海 长云 暗雪山,
孤城 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楼兰 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连绵不断的云。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不打败楼兰他们誓死不回。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细读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边塞条件艰苦
将士思念家乡亲人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誓死破敌,保国卫边的豪情壮志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敌军之强悍
决心之强大 诗中主要抒写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边的艰苦和思归之情。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凉 州 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拓展阅读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写了边关的艰苦环境及戍边将士的生活,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报国情怀。女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作者简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用竹木编成的门。
迎凉:指出门迎来凉风。 l 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形容很长。
河:指黄河。 译文: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五千仞:形容很高。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译文: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127年,陆游3岁时,中原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乱世中,他曾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但由于朝廷的昏庸,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 资料链接遗民泪尽胡尘里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译文:在金人的统治下,宋朝遗民的眼泪已哭干。 南望王师又一年。南望:遥望南方。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遥望南方,在希冀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的盼望中又过了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写大好河山,后点明其陷于敌手,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jì tì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g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门关外忽然传出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把衣裳都打湿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妻子和孩子的忧愁已不见;我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天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美好的青春正好伴着我们返回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们要立即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经过襄阳,再北上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终于结束,朝廷收复失地而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拓展阅读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