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资源:?
教案、教学参考书?2.黑板、ppt课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
寓言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2.复习词语。?
3.质疑:你知道陶罐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吗?图片展示。铁罐是用什么制作的呢?图片展示。?
4.过渡: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深入文本,读中感悟?自学提示:?
1.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找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和动作的句子,用“__”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陶罐说的话。并想想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3.小组合作学习。?
4.学生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5.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背景。理解“奚落”的意思。?
6.学生反馈:找出描写铁罐说的话和陶罐说的话。?
7.我读你读:先点明铁罐说话的语气和陶罐说话的语气,再进行读。?
8.分角色读对话。?
9.几个学生代表表演朗读。?
10.小结:在铁罐与陶罐对话的过程中,铁罐的态度从______、_____到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铁罐都表现得特别_________。?
11.思考: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陶罐那么谦虚,他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过渡:时间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三、自主学习,总结全文?
1.小组读第11--17自然段,多年后,这两只罐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学生反馈: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却(?????????)了。?
思考: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没看见?它去哪儿了??
5.总结: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四、巩固练习?
1.拓展一:我会说?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二:阅读书本20页《北风和太阳》?
小组读《北风和太阳》,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汇报。?
3.总结?
4.送给大家的话:?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作业?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设计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紧扣《课标》的学段目标,抓住课文特点和难点。精选阅读切入口,优化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突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