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7 21:37:00

文档简介

课题: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姓名 班级 时间
学习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理解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28分钟)
1、认真朗读课本P23-26的内容,边读边思考并在重点疑问处做好标记。(9分钟)
2、完成自学思考题。(8分钟)
(1)简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
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五代十国实际上是 局面的延续。
3、同桌互查:内容 书写 (2分钟)
4、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9分钟)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
认真阅读材料,联系本节课内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材料三?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硌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怎样的的统治状况?最终导致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2)结合材料三说说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最严重的影响是?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5分钟)
1.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2.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3.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 )
A. 农民战争 B. 统一战争 C. 兼并战争 D. 叛乱战争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5.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B.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7、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B.唐朝从此灭亡
C.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D.它反映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8.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