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教学目标】?
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通过阅读《陶罐和铁罐》、《大轮船和小汽艇》、《龟兔赛跑》、《蚂蚁与屎壳郎》等短篇寓言,在阅读中掌握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3、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了解相关描写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意,在阅读中掌握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2、探寻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尝试仿编小寓言故事。?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几个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出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船舷,宝剑,刻舟求剑;狐狸,老虎,森林,狐假虎威;狼,洞,羊圈,亡羊补牢。)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聚焦课内,引出“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最近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你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们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板书: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3、教师引导,归纳“对比”?
同学们,那在这篇我们学过的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学生小组内勾画并讨论)?
教师归纳并板书:人物??特点??结果?
人物?陶罐?铁罐?
特点?谦虚?骄傲??
光洁朴素,?
二、拓展课外,寻找“对比”?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提供更多阅读材料,边读边完成任务单)?
2.四则故事:?
(1)请同学们默读你领到的阅读材料(《大轮船和小汽艇》、《蚂蚁与屎壳郎》、《龟兔赛跑》这几个故事连带任务单会被分开装进不同的袋子,分发到各小组,每个小组不尽相同),像我们刚才回顾《陶罐和铁罐》那样,边读边寻找故事中的“对比”,并说说寓言的寓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单。?
(2)读后交流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展示,先将自己小组的寓言故事内容简要讲解,然后汇报自己小组完成的任务单,最后总结故事寓意。?
三、归纳描写,细化“对比”?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把二者的截然不同的表现突出得淋漓尽致(适时板书“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结果?美观有价值?影儿都没了?
道理?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那《松鼠和松鸡》这个故事,又是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的呢?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品读。?
引导交流:归纳——动作、语言。(板书:“动作描写”)?(配图任务单和彩纸卡片完成)?
从读到写,运用“对比”?
1.引导:?
同学们读了四个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感悟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懂得了,“对比”这一手法的实现,可以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实施。刚才就有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也会用这样的“对比”,来创编故事。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2.?仿编:?
老师准备写一个寓言故事,可是只写了个开头。[出示开头,指名朗读]?
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
①风便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写在资料袋中的故事卡上。?
(学生创编,教师巡视)?展示交流。?
找到一组“风没能使老人把衣服脱下来的”,?
出示: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越把外套裹得更紧了。?
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
??②太阳怎么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写在故事卡上。?
(学生创编,教师巡视)?展示交流。?
找到一组“太阳使老人把衣服脱下来了的”,出示:?
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乌云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有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了。?
③给故事加标题。?
五、总结“对比”,阅读延伸?
1.小结归纳:各种“对比”,有的突出语言,有的突出动作,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不管哪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收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2.课后延伸?
①介绍《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寓言故事》等书,鼓励更多阅读。?
②“你们还能运用对比的手法创编那些寓言故事呢?”,鼓励学生根据本次课学到的方法自己创编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人物???特点??结果?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