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农村经济大发展
产品 1956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吨 26% 93%
人工天河——红旗渠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1954年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潮
和平赎买(赎买政策)
实现和平过渡(特点)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公有成分同资本主义私有成分在企业内部的合作,公方占有相当股权,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赎买: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5%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有偿办法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化的政策。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
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
“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荣毅仁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同仁堂的新貌
同仁堂的商标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实质、意义(积极+消极)
1956年底。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间:
意义:
缺点:
四、三大改造完成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由私有转化为公有制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由私有转化为公有制
公私合营
创举赎买
生产资料由私有转化为公有制
三大改造
内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形式
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