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参赛教案基本信息
姓名
李佳敏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4年7月3日
工作单位
北师大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初中部
邮政编码
017000
通讯地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北师大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初中部
联系电话
15149491569
电子邮箱
175976549@qq.com
所教年级、
学科
七下 生物
所教学段
初中
所教册次、
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
《消化和吸收》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了教学目标。首先创设情景,以问题导入,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心走入新课,产生求知的动力。在学习新知的过程,能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借助与新知相关的模型、图片和视频资料、演示实验等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了游戏答题环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在读图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自身的读图、识图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各个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以及流入的部位,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等内容。课程在前面一节中已经介绍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也为本节更深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打下了基础,同时更为接下去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学习做铺垫,是初中生物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食物到底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作为一个个体,每个学生都需要摄取一定的食物,而肚子饿也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经历,因此学生在无意识中已经有了消化这个概念,但是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很神秘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相关图片、动态视频以及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完成消化与吸收这一过程的构建。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2.明确人体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以及流入的部位。
3.能说出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归纳的方法,明确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以及所流入的消化道的部位。
2.通过方糖演示实验,得出食物的消化速度与其形状、体积大小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图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自身的读图、识图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解释说明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读图并描述小肠结构如何适应消化与吸收。
5.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下面就有请咱班的胖胖同学和瘦瘦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小品,并提出疑问:为什么瘦瘦同学吃东西后肠胃经常难受而且吃什么都不长肉?为什么胖胖同学每天吃很多东西,却只排出一点点便便,吃进去的食物都去哪了?)
学生:这些都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有关。
教师:带着学生走入新课并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编自导小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带着好奇心自然的走进新课,产生求知的动力。
步骤2:讲授新课。
教学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离不开我们的消化系统,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呢?
学生: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引导学生结合书上146页图4-17上的相关信息补全人体消化道和消化腺未知消化器官的名称,再采用填表方式归纳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以及分别流入的部位。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不含酶
多种酶
多种酶
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小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捕获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借助图片、模型对重难点加以点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点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借助动态视频介绍消化系统的三大功能:消化、吸收和排遗。在介绍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时,采用边播放视频边讲解的方式,重点介绍:1.口腔中牙齿和舌的功能,从而引出物理消化的概念,并适时插入方糖实验,进一步证明牙齿的切割、研磨和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变大,消化速度也会变快。2.胃壁很厚的肌肉层收缩可导致胃的蠕动,使胃内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3.小肠适应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动感直观的视频、模型、图片、方糖实验的适时插入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点3: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采用动态图示分别介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并引导学生采用填表格的方式及时归纳总结。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参与的消化液
唾液、肠液、胰液
胃液、肠液、胰液
胆汁、肠液、胰液
分解后最终产物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开始消化的部位
口腔
胃
小肠
被彻底消化的部位
小肠
小肠
小肠
设计意图:动态图示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楚的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表格归纳,一目了然,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出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避免发生混淆。
步骤3:将游戏融入训练环节中,在游戏中答题,及时巩固所学新知。
随堂训练中巧妙的引入“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让学生采用答题打僵尸闯关的形式,在游戏中体验答题的快乐,及时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答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4:知识树梳理环节、易错字归纳环节和作业布置环节。
把本节容易出现的易错字做成表格,把本节所学的重要内容列出来,作业布置包括巩固本节旧知和预习下节新知两部分。注意要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设计选做题。
易错字归纳:
葡萄糖
消化腺
胆囊
肛门
胆汁
胰腺
循环系统
排遗
蛋白质
氨基酸
甘油
淀粉
脂肪酸
酶
小肠绒毛
脂肪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易错字归纳可以降低学生在答题中书写错误的几率,知识树归纳可以让学生及时梳理本节都有哪些需要掌握的重要考点,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可以在作业中设计选做题。
教后一次反思:
注意说话的语速。并不代表说话快就能节省课上时间,要学会将一节课上的张弛有度,这样学生也不会感到很疲惫,这是一门要认真学习和锻炼的艺术。
在教学生记易错字时,应当根据字的形状指导学生记忆,这样效果会好些。
幻灯片上字体的颜色跟背景对照起来应再鲜明些。
教学态度要严谨,应充分利用课上每一分钟。
教规律,真正做到讲练结合。练习题要精选化,尽量多选一些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真题,从中找规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6.作业与板书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重要考点,完成精选习题单;
含有易错字的每个词写三遍;
3. 完成导学案选做题。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
二.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吸收、排遗
三.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过程
教后二次反思:
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说的这节课,曾经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附校系统的赛课活动,当时参赛的有34所附校,参赛教师共92名来自全国各地,现场赛课,评委老师来自北京海淀区和朝阳区教研中心及北师大专家团,当时我讲的这节课荣获第一名,大屏幕上是北师大基础教育平台授予的奖杯和获奖证书。
参加工作七年来,我先后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区级及校级奖励50多项,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反思是我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习惯把教学中一些感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是大脑中突然闪过的一丝灵感,渐渐的一本本厚厚的反思本成了我工作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
反思1:备课时我喜欢整合多版本教材,本节课我主要整合了人教版和浙教版两本教材的优势,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人教版逻辑性强,编写严密,教师易操作,浙教版穿插的实验比较贴近生活,情境设计更易吸引学生眼球,留给师生的空间很大,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备这节课时,我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线,适时穿插浙教版的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达到优势互补,力求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反思2: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眼球。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自身情况及学校设备等合理安排教材顺序,教学应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节课先后穿插小品、图片、视频、模型、实验、游戏吸引学生眼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3:教学中讨论交流不可少,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大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反思4:应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的同时也能很好的进行情感教育。
反思5:注意说话的语速,应控制好课堂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知识,语言是一门需要不断认真学习和锻炼的艺术。
反思6:应做到讲练结合,习题要精选化,教规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会变式处理。
反思7:教学态度一定要严谨,努力使课上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