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要点感知 基础达标
要点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 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 开始下滑。
(2)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3)推论: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做 。?
(4)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和 两种研究方法。
(5)在此实验所给器材基础上,添加一个小铁球,运用这些器材一定可探究的是 。?
A. 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
B. 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
C. A、B都可探究
要点2 惯性
2.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C. 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失去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要点3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 关于龙舟比赛中的一些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龙舟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起来后才有惯性
B. 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 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 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 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 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5. 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 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 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6.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民俗,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桨手停止划水,但由于 ,龙舟仍会继续向前运动。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7.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8. 如图所示,在某一时刻风筝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都突然消失,他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静止 D. 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9. 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立即停止运动
C. 速度越来越快 D. 速度越来越慢
10. 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 B. 老虎加速过程惯性增大
C. 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 D. 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11. 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 )
A. 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 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C. 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
D. 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12. 下列事例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 脚蹬冰面后可继续滑行 B. 突然刹车人会前倾
C. 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 敲击锤柄套紧锤头
13. 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保持不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4. “歼-15”舰载机在行驶中的“辽宁舰”上着舰时,舰载机由于具有 ,仍会继续高速向前运动。为防止它冲出辽宁舰的甲板,必须适时让阻拦锁钩钩住舰载机尾钩,迫使它在3 s内静止,舰载机“静止”是以 作为参照物.阻拦索对舰载机尾钩的作用主要是 (选填“拉力”或“摩擦力”)。
15. 如图所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这起事故发生在汽车突然 (选填“加速”或“减速”)时,水泥管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致,水泥管的惯性如此之大是因为它的 (选填“质量”或“速度”)大。
16. 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 表面上停止得最慢,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17.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甲 乙 丙
a. 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 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 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18. 一天,在某段市区道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小车追尾相撞事故,交警询问时,前车司机说:“我的车速很慢。后车突然加速撞了我的车尾,当时我女儿坐在后排,撞车导致她的头撞到了前排座椅背上。”后车司机说:“前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我来不及刹车就追尾撞上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问答:哪个司机在说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写出一条交通安全警示语。
参 考 答 案
1. (1)同一高度 (2)慢 (3)匀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5)B
2. D 3. D 4. D 5. B
6. 相互 惯性
7. B 8. C 9. A 10. C 11. B 12. B 13. C
14. 惯性 甲板 拉力
15. 减速 质量
16. (1)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2)木板 小 (3)匀速直线
17. (1)b (2)远 (3)匀速直线 (4)初速度相同 (5)控制变量法
18. 解:前车司机在说谎,因为在追尾时,前车突然加速,而前车中的人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所以前车乘客的头不会撞在前面的座椅背上,故是前车司机在说谎。以上事故是由于追尾造成的,故应写的警示语是“保持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