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设计理念: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科学课的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本节课中我把科学课“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使科学课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让科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通过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会经历过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比如: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磨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有兴趣。
四、教材分析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物体,两个带不同种类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
五、教学方法
1、本课教学讲述了生活的静电,主要采用了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和实验观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感受日常生活的的静电,从而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
2、学生课前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3、教师课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好吗?
教师做一些夸张动作表演:
(1)先用没有摩擦的头梳靠近碎纸。(观察现象)
(2)再用摩擦过的头梳靠近碎纸。(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纸条能粘在头梳上,并把学生的意见分类写有黑板上。(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初始想法)
教师引入新课: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习小组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静电现象。出示图片:
二、游戏揭题。
1、游戏。(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①、师: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吗?学生尝试。
②、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2、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谈话: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提问: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师谈话、板书:摩擦 产生静电
5、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三、探究奥密。
1、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对静电有了初步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2、实验活动:
(1)、了解实验内容一,认识实验材料,阅读提示。
实验内容一:用两条吹塑纸的一端,分别与绸布摩擦,一条放在支架上,另一条手拿,将与绸布摩擦过的两端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3)、了解实验内容二,认识实验材料。
实验内容二:两条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放在支架上,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手拿,将摩擦的两端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3、小结:两条吹塑纸都和绸布摩擦后靠近时,相互排斥。两条吹塑纸分别与绸布、塑料纸摩擦后靠近时,相互吸引。
4、学生尝试解释发生的现象。
5、谈话:为了更好解释发生的现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静电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课件演示边讲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板书:正电荷 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这就是我们平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缘故。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时(例如摩擦),物体表面的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正电荷多的物体就带正电,负电荷多的物体就带负电。如:用塑料梳子梳头。梳子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结果头发带正电,梳子带负电。
6、分析推理:第一个实验中,两条吹塑纸都与绸布摩擦,这两条吹塑纸带的电荷一样吗?(电荷一样科学上叫做同种电荷)结果怎样?
第二个实验中,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这两条吹塑纸带的电荷一样吗?(电荷不一样科学上叫做异种电荷)结果怎样?
7、学生解释发生的现象。
小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联想:这和我们了解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四)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同学们可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那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1、让电荷持续流动起来就会形成电流。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
2、汇报交流:需具备的条件是“电源”、“电路”。
3、课件演示:将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构成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正确认识,并了解电路的构成。
小结: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电荷就开始流动了,我们的电器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值得注意的是:静电对人体没有伤害,家用电器所使用的这个电,电压很高,电流很强,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大家不能随意触摸家电所用的电。
(五)拓展延伸
1、播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视频,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课后思考:(1)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站起来了,怎么解决?(2)裤子粘在大腿上怎么办?(3)为什么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尾巴?(4)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都有一根避雷针?
3、小结:今天这节课过得真愉快,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汇报。
实验内容
我看到的
实验现象
1、用两条吹塑纸的一端,分别与绸布摩擦,一条放在支架上,另一条手拿,将与绸布摩擦过的两端靠近。
2、两条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放在支架上,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手拿,将摩擦的两端靠近。
结论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斥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