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8 19:58:17

文档简介










10纸的发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3.理解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向同学们展示不同的纸,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是不同种类的纸啊,那你们知道纸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发明的造纸术吗???顺势引入课文?
二、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给生字按照部首归类。?
2?出示词语?,以拍词语的方式齐读一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明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并让学生探究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引出“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文字的呢??
方法一: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方法二: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方法三: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特点:笨重、不方便)(拓展“学富五车”的故事)?
方法四: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特点:轻便、价格太贵、不能普及。)帛是中国的汉字,读音为bó,本义:顶级丝制布条、白色丝织布条?
3、最初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4、人们想要书写文字,可是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蔡伦)?
5、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明确: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强调“改进”一词,意思是改变某种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强调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6、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7、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这既是新造纸术的优势,也是它得以传承的原因。)?
(知识拓展: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这种纸也被称为“蔡侯纸”)?
8、下面来总结一下人们都用了什么来记录文字?都有哪些特点??记录文字的工具?
既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可大量制造,便宜?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时间顺序)?
9、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0、速读课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忆首段段意,看看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明确: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11、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12、完成课后习题1。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0纸的发明
【学习目标】?
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
围绕一个意思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说清楚。
?2.抓住关键语句解释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学习难点】?
?围绕一个意思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并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走进文本,品读感悟,学习课文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词语,巩固基础。?
听写词语。?
归类读词。?
第一组:有关国家地区。?
第二组:关于几千年前各种不同的特殊的记录文字的“纸”。?
第三组:和纸的用途有关联的词语。?
第四组:容易读错的词语。?
【设计意图:中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体现统编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课堂上通过以游戏形式归类学习生字词,有针对性听写容易读错的词,重点评价易写错的字,通过辨析,把握好这些字的特点,巩固对学过字词的掌握。】?
2.?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请打开课本。全文围绕哪个句子来展开叙述的??
课件出示句子:“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作者怎样把纸的发明过程写清楚,。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完成的这个表格,了解纸的整个发明过程。(课件出示表格)?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抓关键词,了解用纸的不便。?
(1)默读第2至3自然段,想一想: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有哪些不便?用括号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出人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为下文了解蔡伦怎么制造出纸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重点出示含有“但是”的句子)?
A“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B“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C“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上记录文字。?
用丝绵遗留薄片和麻纸来书写。??
蔡伦以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为原料造纸。?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多形式朗读句子,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但是”、“学富五车”“粗糙”,体会用词的准确。?
(3)小结:“但是”一词表示转折关系,强调了各种记录文字材料的不足,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材料的过程。我们再齐读句子,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三年级学习的又一语文要素。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图片理解及换词法等来理解“学富五车”、“粗糙”,加深对词语的理解。通过抓住三个含有关键词“但是”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更加明确作者用”但是”一词表示转折关系,强调了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或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造纸的缺点,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
2.落实要素,了解蔡伦造纸的过程。?
过渡:到了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怎样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根据学习提示讨论交流。?
(1)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①用“------”画出具体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句子。?????
②蔡伦造纸分几步?用“△”标出句子中的动词。?
(2)讨论交流上面学习提示的问题。?
(3)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课件出示:剪、切?????浸?????捣?????????????捞??????晒)(先同桌练习互说,再指名复述)?
(4)观看视频,加深印象,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5)小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运用“抓动作?按步骤”的方法把一段话写清楚。?【设计意图:“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是三年级第三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通过读、找、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运用“抓住动作,按照步骤”的方法,把蔡伦造纸的过程说清楚;再通过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对蔡伦造纸过程的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5)辨析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过渡: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抓住动作,按照步骤”把蔡伦造纸过程写清楚的,同时作者的用词也十分精准。大家看看上面这两个句子,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发现。?
A“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B“在一千九百年前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了造纸术。”?
①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②体会数字运用的严谨。?
③交流:句中“改进”能不能换成“创造”?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约”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对数字运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结合语境,对“改进”、“创造”进行对比辨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提高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通过弄懂“改进”的确切意义,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结合语境,解释传承的原因。?
(1)蔡伦改进后的纸好在哪里?相机理解“传承”。?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的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3)小结:正因为蔡伦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使造纸术得以改进,也为人们的书写带来了便利,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借助资料,了解发明的意义?
(1)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造纸术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结合资料袋体会影响。?
小结:纸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造福了人类。?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造纸术发明的意义,结合课文中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对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结全文,拓展运用?
1.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师总结:是啊,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们为自己的祖国骄傲、自豪!???
2.?小结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运用“抓住动作,按照步骤”的方法,把一段话写清楚。?
(2)迁移运用?
(出示课件:)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的活动场景或习俗,学习文中的写法,练习按“抓住动作,按照步骤”的方法,把过程说清楚。?
3.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围绕一个意思,把你选择的一个活动场景或习俗的过程写清楚。??
(2)收集四大发明的资料,并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场景或习俗活动,运用上面学习的写法“抓住动作,按照步骤,把过程说清楚”,进一步落实了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
10??纸的发明??
剪、切?浸?捣?捞?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