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A 2. C 3. A 4. C 5. A 6. B 7. B 8. B 9. B 10. D
11. 静止
12. 静止 竖直向上
13. 惯性 运动状态
14. 支持力 增大 相互的 7.4
15. 6 10
16. 等于 50
17. 80 0.2
18. (1)时间 (2)大 大 (3)0.25 (4)7
19.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拉力 重力 拉力 (3)BAC 摩擦力 (4)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20. 解: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作为参照物.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的,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人们习惯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21. 解:由v=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可得,v1(t0+t)=v2t,5 km/h×(h+t)=10 km/h·t,解得t=h=5 min。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测试卷
[测试范围:运动和力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地面、列车 B. 列车、地面 C. 列车、列车 D. 地面、地面
2. 下列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 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
C.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
D. 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没有惯性
3. 某一校道旁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 )
A. 此标志为限速标志 B. 此标志为限重标志
C. 汽车对该路面的压力不得超过2 000 N D. 汽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不得超过20 m/s
4.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5. 如图所示,小花想搬起一块石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B. 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惯性力较大
C. 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惯性的大小
D. 若石头没被搬起,此时石头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 如图所示,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人不再用脚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 蹬力越大车的惯性越大 D. 蹬力越小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越小
7. 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仍保持水平 B. 将向前溢出
C. 将向后溢出 D. 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8. 校运动会爬杆比赛,小明第一个爬到杆顶。如图所示,小明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小明适度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此时他受到摩擦力为f2。则( )
A.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B.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C.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f2 D.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f2
9.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速度是( )
A. 5 m/s B. 2 m/s C. 3 m/s D. 4 m/s
10. 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则( )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 m
C. 汽车的速度是34 m/s
D. 汽车的速度是30.9 m/s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 “天舟一号”无人驾驶货运飞船与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并进行燃料补给,对接后它们一起以7.9 km/s的速度飞行,而它们之间却是相对 的。
12. 蜂鸟是唯一能够在空中悬停和倒飞的鸟类,一只蜂鸟正在花枝旁悬停嚼食花蜜,此时,以花枝为参照物,蜂鸟是 的,空气对蜂鸟的作用力的方向是 的。
13. 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 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14. 小明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站在起跑线上静止时所受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鞋底上有许多花纹是为了 摩擦;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跑完全程用时13.5 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 一个箱子重为100 N,放在水平面上,受6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为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6. 长春一汽生产的轿车匀速行驶在笔直的水平公路上,轿车受到牵引力的大小 它受到阻力的大小,该车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时,经过0.5 h行驶 km。
17. 重为120 N的物体在8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物体运动s—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运动的速度是 m/s。?
甲 乙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8.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9.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甲 乙 丙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四、计算与简答题(第20题8分,第21题8分,共16分)
20.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
21. 小明家离学校2 km,他以5 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