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答案见后)
一、选择题
1. 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
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
2. 为解决广东居民偷渡到港澳的历史难题,时任广东省省长的习仲勋指出:制止群众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广东临近港澳,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此后,中共中央在广东首先尝试这一主张的措施是( )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深圳 B.澳门
C.汕头 D.厦门
4.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5.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海南岛属于( )
A.自贸区 B.沿海经济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7. 190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顾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8.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9. 右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造成最高增长点的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B.入世后带来的经济发展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盟
11.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台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香港回归祖国
C.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D.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12. 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利益于( )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3.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4. 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②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④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 )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位置
②作为侨乡,更有利于吸引外资
③工业基础比内地更雄厚
④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机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到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惊天动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答出两点即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我国的对外开放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5 AABDC DDBAA DBDBD
16. (1) 【参考答案】 原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参考答案】 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3) 【参考答案】 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有利于刺激就业,增加收入。(答出两点即可)
(4) 【参考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需要融入世界经济主流(需要扩大交往,学习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5) 【参考答案】 启示:对外开放是时代潮流,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必要条件;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