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05 13: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 A、0.32 G、0.24 T、0.16 C。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A.0.24、0.16、0.32、0.28 B.0.26、0.24、0.24、0.26
C.0.28、0.32、0.16、0.24 D.0.24、0.26、0.26、0.24
2.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如下结果:(A+T)/(G+C)=1,
(A+G)/(T+C)=1,根据此结果,该样品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被确定为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3.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 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4.女性子宫癌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mm,DNA复制速度约为4um/min,但复制过程的完成仅需40min左右,这是因为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③多点复制 ④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
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64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
6.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就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来决定的
C.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7.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8.右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①和③上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9.某一DNA分子中,A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A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A.4次 B.3次 C.5次 D.6次
10.如果已知双链DNA中全部核甘酸和某种碱基的数量,就能推断出该DNA中
A.各种碱基的数量和氢键数量 B.各种碱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各种碱基的比例和碱基对序列 D.各种碱基对数量和排列顺序
11.在山羊中,甲状腺先天缺陷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bb的山羊,会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含有显性基因B的山羊,如果后天缺碘,同样会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山羊,其双亲的甲状腺可以是正常的
B.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对因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的个体,若在食物中添加碘,可确保其生长发育正常
D.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12.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母本去雄
C.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D.研究性状传递由一对到多对进行研究
13.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下列的什么生理过程中位
A.DNA复制 B.有丝分裂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14.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5.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16.甲肝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种性状的一段RNA中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DNA中含有腺嘌呤
A.19% B.21% C.23% D.42%
17.人与其他绝大数多生物一样,也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下表是化学测定人和猪的DNA碱基组成的部分数据,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DNA分子中,A、T两种碱基数量相同,嘌呤总量和嘧啶总量相同
B.不同物种的DNA,A+T/G+C不同,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的DNA组成相同,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D.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间DNA组成略有差异,人的DNA总长度比猪的长
18.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某原核生物的—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G—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肽键的个数为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19.右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利ATP的消耗
20.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什么
A.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逆转录?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21.转录和翻译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步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
①两者需要的原料不同 ②两者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③两者在同一场所中进行 ④两者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正确
22.下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生理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有水产生 B.该过程合成的物质一定是酶或激素
C.能给该过程提供遗传信息的只有DNA
D.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
2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 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使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24.下列对m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转录后的mRNA都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
B.mRNA上的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C.mRNA上有四种脱氧核苷酸、64种密码子、代表20种氨基酸
D.mRNA只有与核糖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25.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26.基因型为MM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是
A.雄性、mm B.雌性、Mm C.雄性、Mm D.雌性、mm
27.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4 B.1/8 C.1/16 D.0
28.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29.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四种说法,请你判断
①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②基因型为Aa的绵羊一定能产生aY的精子
③高茎豌豆(Dd)产生雌雄配子数量及比例为D:d=1:1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A.有一种说法对 B.有二种说法对
C.有三种说法对 D.有四种说法对
30.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推断该雌鼠突变型基因为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基因 D.X染色体基因
31.美国德克萨斯州科学家在2002年2月14日宣布,他们已经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这只名为CC的小猫毛色花白,看上去完全不像生养它的花斑猫妈妈,也不完全像为它提供细胞核的基因妈妈。对该克隆猫毛色的解释合理的是
(1)发生了基因重组所造成的结果 (2)提供卵细胞的雌猫细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
(3)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养它的花斑猫妈妈的基因表达的结果
A.(1) B.(2)(3) C.(2)(3)(4) D.(1)(2)(3)(4)
32.酶A、B、C是大肠肝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大肠杆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化合物甲化合物乙化合物丙化合物丁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下表: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A.酶A、酶B、酶C B.酶A、酶C、酶B
C.酶B、酶C、酶A D.酶C、酶B、酶A
33.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与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34.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研究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过程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35.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36.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A.30% B.26% C.36% D.35%
37.已知某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上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32.9%和17.1%。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38.如图所示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AaBb;
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第38题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9.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 素的比率(黄一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黄一绿比率有升高趋势
B.在水稻的收获季节,群落P/R值可能在a点
C.幼年栽培植物的黄一绿比率可能在b点
D.人工林的年平均黄一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
40.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三张叶圆片的质量关系及下午4时至晚上8时这段时间里的呼吸作用速率分别是
A.z>y>x,2y-x-z B.y>x>z,(z-x)/12
C.y>z>x,(y-z)/4 D.y>z>x,y-x
41.(6分)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
(2)决定②的密码子是 ,连接②与③的化学键称为 。
(3)在物质④合成过程中,与其DNA模板链上碱基A相配对的碱基是 。
(4)在丝腺细胞中,与蛛丝蛋白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
42.(6分)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右面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
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 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 。
(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 。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
43.(14分)迈克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O2浓度(%)
12小时后 CO2浓度(%)
25
0
0.35
0.368
25
10
0.35
0.342
25
20
0.35
0.306
25
40
0.35
0.289
25
60
0.35
0.282
25
80
0.35
0.280
25
95
0.35
0.279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_____。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___ __
(2)迈克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
设计吗?___ _______为什么?___ _______ 。
(3)在这一实验中迈克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___ _______。
(4)迈克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___ _______ 。
(5)迈克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44.(16分,第1小问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以下是遗传密码破译过程的几个阶段。
(1)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 种排列方式,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 种。
(2)1955年,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建立了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苯丙氨酸(UUU)。具体的做法是在代表“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的20支试管中各加入作为模板(mRNA)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即只由U组成的mRNA),再向2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结果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才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肽链。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中除了加入全套必要的酶系统、tRNA、人工合成的mRNA和氨基酸外,还需提供 。
(3)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3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2个或4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 种氨基酸组成。
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3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 种氨基酸组成。
(4)1964年又有科学家用2个、3个或4个碱基为单位的重复序列,最终破译了全部密码子,包括终止密码。下表是部分实验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所含氨基酸种类
1
(UC)n
丝氨酸、亮氨酸
2
(UUC)n
苯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
3
(UUAC)n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说明:表中(UC)n表示UCUCUCUCUCUC……这样的重复mRNA序列。请分析上表后推测下列氨基酸的密码子:亮氨酸 、 ;丝氨酸 ;苯丙氨酸 。
45.(8分).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的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伤害原生质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4)分析变量: 自变量: 。 因变量: 。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4号;
第三步:
(6)回答问题:
①实验的第一步中要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的目的是 。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在你设计的实验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你的做法是 。
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答题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41.(6分)
⑴ ⑵ ⑶ ⑷
42.(6分)
⑴ ⑵
⑶ ⑷
43.(14分,每空2分)
(1) (2)
(3) (4) (5)
44.(16分,第1小问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 (2) (3)
(4)
45.(8分)
(4)
(5)



(6)① ②
参考答案
1-5BCBDB 6-10CADAA 11-15CBCBA 16-20BDBDB 21-25AADDC 26-30BDBAA 31-35BDBDA 36-40ABDDC
41 ⑴ 翻译 核糖体 ⑵ UCU 肽键 ⑶ U ⑷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2 ⑴ 4 A
⑵ 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⑶ 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 A和B
⑷ YR或Yr 或yR或yr
43(14分,每空2分)(1)光照强度; 温度(或开始时的CO2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不好;不同株植物株高、叶片数虽相似,但叶面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相同。(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作为对照 (4)增加若干实验组,使光照强度为普通阳光的100%及以上 (5)C
44.(1)64 61 (2)ATP和核糖体 (3)①1 ②2
(4)CUU CUC UCU UUC
45.(4)温度 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透性)
(5)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号小烧杯中,4号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1号小烧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45℃的恒温水浴中;(温度设置适当均给分)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①防止残留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②设计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