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球和宇宙 阶段性复习同步练习(2课时)(课件 16+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阶段性复习同步练习(2课时)(课件 16+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08:38:14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4章 地球与宇宙阶段专项复习1.【中考·广安】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极光现象 B.时间的差异
C.四季的变化 D.昼夜更替【点拨】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都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四季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极光不是地球运动产生的。C2.下列选项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标记错误的是(  )B3.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  )位置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B4.相对于黑夜而言,四川的白昼较短时,应该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点拨】四川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时,即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时太阳直射点都位于北半球,只有国庆节位于南半球。故选D。D5.2019年3月4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唤醒后工作正常,目前巡视器已累计行走约127米。嫦娥四号巡视器本次工作时,地球运动到(  )
A.乙丙之间,接近于丙处
B.丙丁之间,接近于丁处
C.丁甲之间,接近于甲处
D.甲乙之间,接近于甲处【点拨】3月4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即丁与甲之间,此时接近甲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答案】C6.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在(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点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高的。B7.地球自转一周,世界上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寒带 D.热带【点拨】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南、北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现象,那时候没有昼夜交替,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也会有变化,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恰好相反。【答案】C8.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合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  )
A.汽油机 B.电动机
C.空气喷气发动机 D.风力装置【点拨】月球上空气极其稀薄,可以认为是真空状态。汽油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工作过程中需要吸入空气,汽油机无法在月球上工作,A不符合题意;电动机工作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可以从太阳能获得,所以电动机可以作为月球车的动力装置,B符合题意;空气喷气发动机靠空气的反作用力获得动力,在月球上无法获得空气的反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风,因此风力装置无法使用,D不符合题意。【答案】B9.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高达150 ℃以上,主要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大气 B.月球离太阳距离近
C.月球的体积小 D.月球的质量小A10.【中考·绍兴】下列关于月球和太阳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B.月球表面有空气,没有水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A11.【中考·嘉兴】1969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上弦月(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生物。
空气(或大气)课件16张PPT。第4章 地球与宇宙阶段专项复习1.2019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
第三次超级月亮出现,引众人
举头望月。如图是地球绕日公
转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天的月相为满月
B.月亮“超级(大)”是由于当天月球离地球较近
C.当天地球位置大概在A点
D.当天奇观发生时,地月、地日连线基乎相互垂直【点拨】当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所以月相是满月,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生活常识,同一物体当离得近时我们看起来大,所以月亮“超级(大)”是由于当天月球离地球较近,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在A点时的日期是3月21日前后,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满月时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下图所示的(  )【点拨】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选A。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景,指的大致是(  )
A.初一的新月
B.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C.十五、十六的满月
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点拨】根据题意黄昏时月亮升起的日期应该在农历十五、十六。C4.某星期六的早晨,小红同学看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边天空,此时大约为农历(  )
A.二十六、二十七     B.十一、十二
C.十七、十八 D.初七、初八【点拨】由月亮在一个月中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可知,当早晨在东边天空出现弯弯的月亮时,此时应该是在下半月的二十六、二十七左右,A选项正确。A5.日食时月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大致方向是(  )
A.从西向东 B.从东向西
C.从南向北 D.从北向南【点拨】日食时,日轮缺损从西缘开始,东缘结束;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故正确答案是A。A6.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
A.一定能看到地食 B.一定能看到日食
C.也许能看到地食 D.也许能看到日食【点拨】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不透明的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同样在月球上看不到太阳,即太阳被地球遮住,形成日食,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日食”部分的太阳并非全黑,故正确答案是B。【答案】B7.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过程中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面开始
C.天空一片黑暗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A8.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都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
B.甲乙两图都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
C.甲图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乙图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
D.甲图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乙图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点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当地球、太阳、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球上面。所以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9.如图,一位美术爱好者在观察日食时,绘成了几幅图画,根据日全食的过程判断,下列图片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A10.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________________。【点拨】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是指下弦月。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下弦月11.“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1)该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什么地方?________。甲(2)“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还是月食形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简单说说理由。日食不会。因为金星距地球较远,月球或地球不会处于金星的影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