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了解祖国的传统工艺。
【教学重点】
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 了解发酵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制作酒酿的过程。
【教学准备】
发酵产品。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导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与酒有关,同学们知道哪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www.renjiaoshe.com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诗句表明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元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制作酒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元代的酿酒坊,看一看元代是如何制作酒酿的?
新授: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了解中国早期的发酵技术:
我国人民在距今8000年至4500年间就已经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制酱和醋。在宋代,已经开始采用老的曲子——“曲母”来开始接种,以酿酒。
二、酿制酒酿
1、实验目的: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
指导:1. 学生6人一组,讨论有关实验的装置和步骤
2. 去适量糯米,并迅速均匀地搅拌酒曲和微热的糯米,然后压实糯米饭,中间挖一下凹坑,并加入适量矿泉水。
3. 盖实容器,并用毛巾包裹容器,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注意:1. 学生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清洁。
2. 酒曲与糯米的调配比例要适当。
3. 2周内,不能随意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指导学生完成酿制酒酿的过程,并注意在实验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2、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
3.、了解现代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 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
发酵食品:(1)酵母菌:制作馒头或面包
(2)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
(3)醋酸菌:制作醋
(4)霉菌:制作酱、甜酒
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了解发酵技术的其他应用。
了解: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
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产生酒味?
总结:你能举出自己身边的发酵产品吗?
2. 发酵并不只能用在食品上,通过阅读来了解发酵的其他应用方面?
食品、医药、化工产品、饲料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一、概念——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1、概念
2、举例
二、发酵技术
1、概念
2、应用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以探究学习为突破,从活动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
2、通过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学生对发酵中应用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
3、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