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第八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第八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28 12: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学生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 B.1.4m C.0.6m D.2.6m
2.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3.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太阳穿过森林在地上形成“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中国古代,人们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当太阳倾斜照射时,背对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石英挂钟和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分别对应的是( )

A.02:35和20:01 B.09:25和10:21 C.09:25和10:05 D.02:35和10:05
5.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6.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7.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桥正做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2019·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初二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9.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0.小丽上学前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
12.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楼台倒影”是光的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立的_____像。
13.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 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 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
14.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

15.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16.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____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________ .

17.166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8.一个高1.7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所成的像与此人相距_______m,如果此人靠近镜面,则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距透镜30cm时,此时能在光屏上成像,物体的像距透镜20cm,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cm~15cm。现将物体向透镜远离5cm,则此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相比原来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

三 、作图题(每图5分,共10分)
22.(2019·南峰初级中学初二期末)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3.(2020·山西初二期末)在图中画出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OC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每空2发,共36分)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应选择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5.小楠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扳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扳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楠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存其所在位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小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小华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_______上。
(2)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投影仪/照相机)利用了这个原理。
(3)保持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45cm刻度线处,光屏上_______(能/不一定)成清晰的像。
(4)凸透镜在图示位置时,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
(5)在(2)的条件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丽将一副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为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适当距离。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如果将物体放置在光具座9cm刻度线处,则通过凸透镜可以成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
(3)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娇正”的原理,利用以上装置,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某人的眼镜片。观察到:将该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作用。此人患有_____眼。













第八章《光现象》单元达标测试卷
答案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C )
A.2m B.1.4m C.0.6m D.2.6m
2.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B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3.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太阳穿过森林在地上形成“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中国古代,人们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当太阳倾斜照射时,背对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石英挂钟和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分别对应的是( C )

A.02:35和20:01 B.09:25和10:21 C.09:25和10:05 D.02:35和10:05
5.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D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6.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C )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7.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桥正做法的是( B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2019·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初二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9.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0.小丽上学前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不变
11.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直线传播 3×108
12.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楼台倒影”是光的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立的_____像。
【答案】反射 正 虚
13.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 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 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
【答案】2 1.8 直线传播
14.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

【答案】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15.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答案】不变 5
16.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____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________ .

【答案】HD ∠1
17.166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色散 绿
18.一个高1.7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所成的像与此人相距_______m,如果此人靠近镜面,则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 不变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距透镜30cm时,此时能在光屏上成像,物体的像距透镜20cm,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cm~15cm。现将物体向透镜远离5cm,则此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相比原来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0 变小
20.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增大 增大
2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

【答案】左 60°
三 、作图题(每图5分,共10分)
22.(2019·南峰初级中学初二期末)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答案】
23.(2020·山西初二期末)在图中画出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OC的入射光线.
【答案】
四、实验探究(每空2发,共36分)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应选择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答案】薄 大小 不能
25.小楠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扳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扳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楠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存其所在位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小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到平面镜的距离 大小 不能 不变
26.小华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_______上。
(2)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投影仪/照相机)利用了这个原理。
(3)保持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45cm刻度线处,光屏上_______(能/不一定)成清晰的像。
(4)凸透镜在图示位置时,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
(5)在(2)的条件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丽将一副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为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适当距离。
【答案】主光轴 缩小 照相机 能 不能 左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如果将物体放置在光具座9cm刻度线处,则通过凸透镜可以成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
(3)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娇正”的原理,利用以上装置,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某人的眼镜片。观察到:将该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作用。此人患有_____眼。
【答案】11.0 倒立 会聚 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