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课件(上)(共24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课件(上)(共24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9 19: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春(上)
朱自清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
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2.
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清新优美、生动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前解疑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抒情性散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小品文,如《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另一类是以《背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郁达夫
意境美
自然美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朱德熙
1932年8月,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之后又喜得贵子。《春》描写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思考探究

盼春(1):盼望春天来临
总领全篇
开启下文
绘春(2—7):描绘春天美景
细腻描绘
情景交融
颂春(8—10):赞美春天活力
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的手法,殷切而喜悦。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
.
.
.
.
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2段描写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春天的总体形象,为下文的细致描绘张本。
春草图(第3段)
春花图(第4段)
春风图(第5段)
春雨图(第6段)
迎春图(第7段)


宏观描写:山、水、太阳(第2段)
细致描写
第8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第9段: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第10段: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美丽
力量
.
.
.
.
.
.
.
.
.
.
.
.
.
.
.
本文以优美的笔触,抓住春景的特点,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把握主旨
积累拓展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却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比喻可以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品析修辞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不仅可以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产生共鸣,增添文章的情趣。
品析修辞
1.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2.分析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含义;
3.结合句子含义说出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赏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拟人。“偷偷地”生动地描写出了小草在人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态,富有情趣;“钻”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赞美。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繁多艳丽的特点。拟人。“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随风飘动时忽明忽暗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比喻。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和暖,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赞美。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把雨丝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