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课件(共2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课件(共2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9 19: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黄河颂
光未然
明确目标
1.
在朗读中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民族精神。
2.
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理解作者炽热的情感。
3.
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目标
课前解疑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全国。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组诗
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冼星海
1938
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作者随军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在1939年到达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了解背景
思考探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象征着
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惊涛骇浪
九曲连环
滚滚东流
流域宽广
近景特写
高空俯瞰
纵写流向
横写流域
(歌词)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颂黄河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颂黄河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颂黄河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决心。
学黄河
积累拓展
1.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3.转入“颂”。直抒胸臆。
4.“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
往复的韵律美。
5.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对文意的理解
词语的作用
表达方式
句子的作用
段落的表达效果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哪些英雄故事?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动词的表达效果?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我们天天在痛苦地熬煎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和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怒吼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赞美
痛苦
愤怒
号召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积累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