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的主要史实,理解俄国进行两次改革的必要性和产生的影响。
本课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属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了解废除农奴制的必然性和其遗留的消极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俄国建立,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通过合作探究,列举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3.通过师生探讨,说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局限。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的知识以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谜面是:“战胜对方你就可以得到他的房子。”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里哟!
学生:圣彼得堡。
展示图片《普京总统》与《彼得一世》
教师: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著名城市,在这座历史名城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总统如此崇拜彼得大帝呢?他是谁?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揭晓答案吧。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谜语形式引出圣彼得堡,然后再由圣彼得堡引出彼得大帝,通过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敬佩的人的形式,将课程内容故事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俄国的改革”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俄国的由来
展示图片《莫斯科公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发展而来的么?下面让我们穿越时光,去探寻它的成长之路吧。
展示脉络图
教师:公元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加强了中央集权。
2.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教师:时间来到16世纪,当时的欧洲是怎样的呢?
展示材料: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的市场,正在孕育工业革命;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教师:与西欧发达国家相比,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3.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他用一只野蛮的手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普希金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普希金如此评价彼得一世的改革?
材料: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野蛮。
----马克思
教师:为什么马克思和普希金对彼得大帝的评价如此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4.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18世纪初俄国彼得一世改革”视频,使学生对18世纪初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情况有更清晰认识,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教师:如果你是彼得大帝,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去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但是内容太多了,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表格来表述呢?
展示表格
教师:同学们,彼得一世的改革可谓涉及方方面面,那么,它的改革到底成效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5.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展示图片《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
教师: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教师:这个时候的俄国是不是很厉害?可以看出,彼得一世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吧!
教师总结:
积极影响: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合作探究】
教师:这次改革有没有触动农奴制?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吗?
学生:没有。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加强君主专制。
教师总结:没有。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是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设计意图)表格归纳法、图示逻辑分析法、名人史料引用分析法,是锻炼学生潜能思维的有效方法,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本处让学生以表格形式分析总结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以图示逻辑法分析俄国历史变迁,以名人史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使课堂教学内容既丰富又有信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此后俄国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上面我们总是在讲农奴制,那么什么是农奴制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的含义
材料: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就是被束缚在土地上,人生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教师: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俄国也在不断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
材料二:18世纪末,英、俄两国的产量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增长了30倍,俄国只增加了1倍。
教师:通过材料,你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发展缓慢。
【想一想】
教师: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是一个工厂主,你会不会有烦恼,有哪些烦恼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缺乏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狭窄,技术薄弱等。
展示图片
材料三:《农奴暴动统计图》
教师:当时的俄国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农奴暴动。
教师:俄国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此时发生的一件事再一次激发了国内矛盾。它是什么呢?
展示图片
材料四:《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
教师:1853年10月,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俄国与在英法支持下的奥斯曼帝国展开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
【想一想】
教师: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暴露了俄国那些问题?产生了那些影响?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再一次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直接推动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已经大致的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它们进行分类总结!
总结:(1)经济上(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3)外部危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过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继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意“自上而下的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他是怎样的做的呢?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揭开神秘面纱吧!
3.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目的
出示材料
请诸位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同学们,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过渡:了解了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的具体内容。
4.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内容与性质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过程及意义”视频,使学生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过程及意义情况有更清晰认识,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教师:同学们找出以下几个小问题:
改革的名称:俄国农奴制改革,又名1861年改革。
改革的时间:1861年3月3日
改革的主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生自由,并且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份地价格高于当时地价。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改革之后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巨额资金。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讲这一幕的开头,那个工厂主的烦恼么?他现在是不是很高兴?所以,农奴制的废除直接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又因为这场改革是沙皇领导的,所以它的性质就可以总结为: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过渡:这场改革究竟成效如何,让我们来看两则材料。
5.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评价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问:从材料看出,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答: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出示材料
材料 在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之后,一个官员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一个地主也有类似的感受,说农奴“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问:材料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反映了改革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人,社会地位提高。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俄国农奴制改革吧。
进步性: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局限性: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想一想】
展示图片:《“翻身”的农奴》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据统计,农奴取得的份地,按照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
探讨:这次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对农民的又一次剥削和掠夺。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活动。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战略地位,帮助学生理解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必然,符合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叙述逻辑的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俄国农奴制的改革的讲解留下伏笔。图示逻辑分析法是锻炼学生潜能思维的有效方法,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本处让学生以图示逻辑法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使课堂教学内容既丰富又有信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虽然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存在不足,但是它在俄国历史,特别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加强了俄国的实力。
【合作探究】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俄国在一次次改革中进步,那么俄国改革对中国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设计意图)每个国家的发展历程都不相同,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却自身的发展创新,也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事例,结合本国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更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大家庭,取长补短,早日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正是此处设计的出发点。
【课堂小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开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更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之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