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明朝北京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明朝时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时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
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难点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来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李时珍塑像》和《本草纲目》插图、《天工开物》插图、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李时珍是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被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为“药物学界之王子”。话说上个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当中开一个学术讨论会,专家大谈而特谈李时珍的医学贡献。一位领导干部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今天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请到主席台前就座!”
自主探究: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导入二】
2016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对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贡献。与他同时代的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同样享誉世界。那么这一时期明朝在科技、建筑、文学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新课讲解
一、科技名著(科技成就小组)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小组合作,设计表格,从科技名著的名称、作者、朝代、类型、内容、价值等几个方面归纳比较。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朝代
明代
明代
明代
类型
药物学著作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农业科学巨著
内容
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并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其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价值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被传到国外,翻译成多国文字
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此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师: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药学家?
生:(1)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喜欢医药学;(2)淡泊名利,勤奋钻研医药学;(3)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的精神;(4)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5)具有创新的精神;(6)具有开放的心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
3.小组派代表解释:天工指自然力;“天工开物”即靠人工技巧从天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明代最先进的丝织机是“花机”。花机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大型提花机,工匠据“花本”可织出多种多样极为复杂的纹饰图案,详细过程在这本书中都有记载。宋应星还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思考辩论: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
学生甲:“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学生乙:“宋应星说的对。如果人与自然不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
师归纳:学生乙说的对。学生甲的话有合理成分,但立论错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意味着人类不能适应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
4.师: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
优势:(1)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2)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劣势:(1)明朝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
(2)明朝实行文化专制,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师:同学们有去过故宫的经历,也有爬过长城的感受,面对金碧辉煌的古老宫殿,面对蜿蜒盘旋的长城,心中会有怎样一番感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去领略明朝古老的文化。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建筑成就组)
1.明长城
(1)小组代表介绍: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目的是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明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作用:长城不仅仅是一项浩繁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一条分隔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战线,它更是中国人民勇敢、坚韧、智慧、顽强抗敌精神的象征。
如今的长城,更重要的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它的精神,毕竟众志成城才是坚不可摧的“长城”。在今天,长城更注入了自信、进取和创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开放的胸怀,长城总是在危难之时,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长城精神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不同之处:
①目的: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秦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②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③建筑成就:明长城的修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2.北京城
小组代表介绍: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北京城是在明成祖时选定,并于1406年开始营建,到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北京城的核心,它的建筑特色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色彩金碧辉煌,前朝后寝。故宫布局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几乎所有的数字都和九有关,紫禁城之名体现了王权至上的观念。宫城的地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与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了条件,于是明朝小说和戏剧有了突出的发展。
三、小说和戏剧(文学成就组)
1.小组代表出示表格,介绍明朝的小说。
朝代
书名
作者
主要内容
典型
人物
典型
故事
成就
明代三部小说
《三国
演义》
罗
贯
中
以魏、蜀、吴三国斗争为中心,曹刘矛盾为主线,描绘了三国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
刘备
关羽
桃园三结义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施
耐
庵
以北宋宋江起义为题材,描绘了梁山泊108位好汉起义的曲折发展过程
武松
武松打虎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吴
承
恩
根据玄奘西行为原型,塑造了唐僧等师徒四人不畏艰辛西天拜取佛经的故事
孙
悟
空
三打白骨精
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2.历史小说和历史著作的区别。
小组代表介绍:
历史著作: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历史小说: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
3.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此书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四、本课小结
随着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技领域涌现了一批总结性的、集大成的作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故宫是帝王的宫殿,一方面体现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成为帝王至高无上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横空出世莽昆仑”,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跨崇山、越峻岭,穿草原、过沙漠,骤然崛起,纵横交错,绵延起伏10万余里——万里长城。与科技一度繁荣、交相辉映的明朝文坛上,三部小说名著横空出世。书画、戏剧的发展,展现勃勃生机。
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自学、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避免了以前老师单讲和学生单听的死板气氛,学生实际收获也增多了,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达到了课堂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