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 第1课时 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 第1课时 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8 13:32: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 内容 2.腊八粥 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 课型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 重难点 ??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 ??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过年时会吃的食物——腊八粥。在你们的印象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一谈你心中的腊八粥。 2.介绍腊八粥的资料: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沈从文,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二、介绍作者 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三、自学字词? ?? 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和新词。 生字: 腊 粥 腻 栗 咽 匙 灌 搅 稠 嘟 熬 褐 缸 脏 筷? 腊là(腊月) 粥zhōu(喝粥) 腻nì(细腻) 咽yàn(咽下) 匙chí(汤匙) 搅jiǎo(搅和) 稠chóu(浓稠) 嘟dū(嘟嘴) 肿zhǒng(肿胀) 熬áo(熬粥)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脏zāng(脏乱) ? 词语: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 4、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腊八节那天喜得要发疯了,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是一副馋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在这讨价还价中那副馋样再也藏不住了,已经完全挂在了脸上。馋样还表现在八儿吞咽着口水想象锅中腊八粥的样子,吃一枚特别大的大枣时,吃饭时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思考与探究: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 3.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等粥 喝粥) 4.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好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五、总结升华? ?? 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2张PPT)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
2.腊八粥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过年时会吃的食物——腊八粥。在你们的印象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一谈你心中的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讲授新课
2.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lì)、白糖、花生仁(rén)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tuò)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nǎng)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nú)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è)......”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mèn)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kuài)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 粥 腻 栗 咽
匙 灌 搅 稠 嘟
熬 褐 缸 脏 筷?
 
腊là(腊月)
粥zhōu(喝粥)
腻nì(细腻)
咽yàn(咽下)
匙chí(汤匙)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搅jiǎo(搅和)
稠chóu(浓稠)
嘟dū(嘟嘴)
肿zhǒng(肿胀)
熬áo(熬粥)
脏zāng(脏乱)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1.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
2.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思考:
 
腊八节那天喜得要发疯了,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是一副馋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在这讨价还价中那副馋样再也藏不住了,已经完全挂在了脸上。馋样还表现在八儿吞咽着口水想象锅中腊八粥的样子,吃一枚特别大的大枣时,吃饭时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样子。?
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自读课文,并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
等粥 喝粥
 
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
好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
 
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积累喜欢的语句。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