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测试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图5-11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图5-11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图5-12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图5-12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图5-13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图5-13
A.
B.
C.
D.
5.下列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1 实像 缩小 倒立
2 实像 缩小 正立
3 虚像 放大 倒立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
7.图5-14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某湖上的双塔相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14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8.图5-15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图5-15
A.图甲和图丙
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
9.如图5-16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图5-17中的( )
图5-16
A B C D
图5-17
10.用水彩笔在磨砂的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在白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白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二、填空题(11~16题每空1分,17~18题每空2分,共28分)
11.图5-18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________;应用这种成像原理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
图5-18
12.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图5-19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图中,则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
图5-19
14.显微镜和一种常用的望远镜的结构基本类似,其主要部件都是由________镜制成的目镜和物镜,其中来自物体的光经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把经望远镜物镜形成的像________。
15.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从而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16.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作明视距离,约为________;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
17.图5-20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和物距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当物距为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8.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________(选填“都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三、作图题(19题9分,20题4分,共13分)
19.如图5-2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图5-21
20.小光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一面旗帜,他看到了旗帜在镜中成如图5-22所示的像,请画出此时旗帜的实际画面。要求:画出大致轮廓即可。
图5-22
四、实验探究题(21题7分,22题12分,23题10分,共29分)
21.在用焦距为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5-23所示。
图5-23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时,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2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物高 像高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1。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5-24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________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图5-24
(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________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