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血液循环
第2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探究活动,能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了解人的正常血液和脉搏,认识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脉搏的因素。
3、培养学生分组讨论今儿总结学习的能力。育网
教学重点
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复习提问:心脏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及和每个腔连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运输着各种物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人生病治疗时需要打针,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血液循环的内容。
回顾心脏每个腔与血管相连的知识。
思考老师所提人体物质循环运输路线相关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2.血液循环
我们了解了血管和心脏的特点,那么血液是如何在血管中流动的呢?指导学生根据P41探究活动的要求,开展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说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特点,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提问:
1.如何根据血液流动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红细胞是如何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
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把血液循环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叫做体循环和肺循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2-P43相关内容,动画展示血液循环全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图9-16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展开对动物动静脉血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血液循环的总体过程。提问:
1.你能看图总结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吗?
2.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
3.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各自独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
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什么部位进行转变的?
5.“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总结: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
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
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不但
把养料和氧气运输到全身的各个
组织细胞,而且运输了新陈代谢所
产生的废物,因此对保证人体中种
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
用。
小组为单位参与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探究活动,根据观察小鱼尾鳍,了解血液流动的特点,回答老师问题。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参与观察探究活动,了解血液循环的分类和特征,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对血液循环做出总结。
4.小结
1.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2.血液循环两路线:体循环、肺循环。
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第2节 血液循环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两个阶段:肺循环和体循环
2.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