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8 17: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开学考
(本卷共2大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赐给战场立功将士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北魏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这些做法所起的作用是(  )
A.恢复北方生产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5.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图是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能佐证(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出现 D.古代文明社会的产生
8.观察下列图片,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文明是(  )
A.采集、狩猎文明  B.农耕文明  C.海洋文明  D.游牧文明
9.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改革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巩固国家统一  D.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10.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陵墓,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庞大的陵墓——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   )
A.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C.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D.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
11.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
1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13.《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启蒙读物。它虽然只有568个字,却包括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炎帝、黄帝 B.夏朝 C.秦始皇 D.孔子
14.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5.下列对右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历史 D.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16.根据分封制,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主要包括( )
①按田亩纳税 ②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
③定期朝见周王 ④贡献财富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史书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
A.“仁”的思想 B.“因材施教”思想
C.“兼爱”“非攻”思想 D.“无为而治”思想
18.右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19.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0.“(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 周初分封    B. 商鞅变法 C. 秦设郡县     D. 汉初分封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2分)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2分)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2分)
(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2分)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分)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3分)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并立政权较多,政治经济发展较为复杂,南北方的发展有较大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的图一中曾经统一整个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政权?(2分)图三、图四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 (2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反映了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一中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口流动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4)请联系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相关史实,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分)
23.7.《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是: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如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5分)
(1)请在下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8分)
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2分)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全国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极其短暂而亡的原因。(5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开学考
(本卷共2大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B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C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赐给战场立功将士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D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北魏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这些做法所起的作用是( C )
A.恢复北方生产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5.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B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B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图是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能佐证( C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出现 D.古代文明社会的产生
8.观察下列图片,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文明是( B )
A.采集、狩猎文明  B.农耕文明  C.海洋文明  D.游牧文明
9.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改革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C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巩固国家统一  D.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10.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陵墓,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庞大的陵墓——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  C )
A.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C.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D.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
11.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B )
1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B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13.《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启蒙读物。它虽然只有568个字,却包括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A )
A.炎帝、黄帝 B.夏朝 C.秦始皇 D.孔子
14.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D )
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5.下列对右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历史 D.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16.根据分封制,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主要包括( B )
①按田亩纳税 ②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
③定期朝见周王 ④贡献财富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史书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A )
A.“仁”的思想 B.“因材施教”思想
C.“兼爱”“非攻”思想 D.“无为而治”思想
18.右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D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19.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0.“(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A )
A. 周初分封    B. 商鞅变法 C. 秦设郡县     D. 汉初分封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2分)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2分)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2分)
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2分)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分)
说明我国在氏族聚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3分)
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改进生产工具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并立政权较多,政治经济发展较为复杂,南北方的发展有较大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的图一中曾经统一整个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政权?(2分)图三、图四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 (2分)
北魏政权。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反映了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从西汉时期的落后(贫穷)变为南朝时候的富饶(得到了开发)。为后来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一中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口流动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人口南迁,给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4)请联系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相关史实,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分)
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23.7.《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是: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如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5分)
(1)请在下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8分)
魏;两晋;前秦;北魏
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2分)
孝文帝改革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全国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极其短暂而亡的原因。(5分)
西晋。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②内部争夺皇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③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