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生物收心考
(本卷共2大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2.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 密树繁叶,遮天蔽日
C. 种豆南山,草盛苗稀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该草原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
4.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
A. 鲨鱼——淡水湖泊
B. 灰喜鹊——松林果园
C. 企鹅——南极冰原
D. 大熊猫——高山竹林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 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
C.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D.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借助测量工具可使结果更准确
B. 要随时记录,并按一定顺序进行
C. 尽量预先设计绘制观察记录表
D. 观察到不合常规的现象可不记录
7.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将生物划分为( )
A.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B.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C. 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D. 作物、家禽、家畜和宠物等
8.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实验材料是金鱼藻。或许有同学认为金鱼藻是藻类植物,其实在植物学分类上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 金鱼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金鱼藻有种子
C. 金鱼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D. 金鱼藻有果实
9.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
B. 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必须保持等量
C. 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 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10.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 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 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 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1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12.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 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 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13.下图为四种单细胞生物结构图,标注的结构及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是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B. 2是细胞核,其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C. 3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4是食物泡,摄入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
14.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操作步骤:①安装物镜和目镜 ②取镜 ③对光 ④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③②
15.列简图表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四种关系及生物之间对应的曲线图例( 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以下配对正确的是 ( )
A. ①—b②—c③—a④—d
B. ①—a②—b③—c④—d
C. ①—c②—a③—d④—b
D. ①—b②—a③—c④—d
16.下面是泽泽同学在学习《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后所做的笔记,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B )
A.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
B.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C.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 目镜选用 10×,物镜选用 4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 400倍
17.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原因
A
观察草履虫
在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含草履虫的液滴
培养液表层氧气多,草履虫呼吸需要氧气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漱净口腔
去除口腔中的杂质
C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将撕下的内表皮展平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避免出现气泡
18.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某天竺葵叶片甲经100℃烘干后称重为a克,到黄昏时再取同株位置大小、形状都和甲相同的叶片乙,经同样处理后称重为b克,则最可能的结果是 ( )
A. a=b B. a<b
C. a>b D. 不确定
19.在条件适宜时,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组织细胞是( )
A. 桃茎内的形成层细胞
B. 绿豆根尖成熟区细胞
C. 菠菜叶片的叶肉细胞
D. 荔枝叶脉的导管细胞
20.爱护花草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保护植被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B. 植树种草、绿化荒地
C. 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D. 养殖水葫芦、绿化水体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每空3分,共15分)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
22.读图理解题(每空2分,共10分)
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图中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 →雀鹰。
(3)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
(4)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通过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3.春天是桃树开花的季节,桃树的果实是人们夏季喜爱的水果。下图图一、图二和图三分别是桃树的花、受精过程及果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⑴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______。桃花属于____________(填“单性花”或“两性花”)(2分)
(2)图一中所示结构[3]是柱头,[4]是花柱和 共同组成_______。(2分)
(3)图一中的所示结构[1]_________和[ ]花丝共同组成雄蕊,a表示的过程称为_______。(3分)
(4)图二示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即结构[7]________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________结合形_______精卵的过程。(6分)
(5)图三示被子植物的果实,标号[10]________是图一中的[ ]受精后发育而成。([ ]中填序号,2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生物收心考
(本卷共2大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2.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B )
A.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 密树繁叶,遮天蔽日
C. 种豆南山,草盛苗稀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该草原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D )
4.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A )
A. 鲨鱼——淡水湖泊
B. 灰喜鹊——松林果园
C. 企鹅——南极冰原
D. 大熊猫——高山竹林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 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
C.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D.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 借助测量工具可使结果更准确
B. 要随时记录,并按一定顺序进行
C. 尽量预先设计绘制观察记录表
D. 观察到不合常规的现象可不记录
7.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将生物划分为( B )
A.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B.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C. 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D. 作物、家禽、家畜和宠物等
8.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实验材料是金鱼藻。或许有同学认为金鱼藻是藻类植物,其实在植物学分类上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D )
A. 金鱼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金鱼藻有种子
C. 金鱼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D. 金鱼藻有果实
9.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
A. 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
B. 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必须保持等量
C. 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 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10.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 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 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 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1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B )
A.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12.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 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 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13.下图为四种单细胞生物结构图,标注的结构及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1是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B. 2是细胞核,其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C. 3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4是食物泡,摄入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
14.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操作步骤:①安装物镜和目镜 ②取镜 ③对光 ④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③②
15.列简图表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四种关系及生物之间对应的曲线图例( 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以下配对正确的是 ( A )
A. ①—b②—c③—a④—d
B. ①—a②—b③—c④—d
C. ①—c②—a③—d④—b
D. ①—b②—a③—c④—d
16.下面是泽泽同学在学习《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后所做的笔记,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B )
A.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
B.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C.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 目镜选用 10×,物镜选用 4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 400倍
17.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D )
选项
名称
操作
原因
A
观察草履虫
在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含草履虫的液滴
培养液表层氧气多,草履虫呼吸需要氧气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漱净口腔
去除口腔中的杂质
C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将撕下的内表皮展平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避免出现气泡
18.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某天竺葵叶片甲经100℃烘干后称重为a克,到黄昏时再取同株位置大小、形状都和甲相同的叶片乙,经同样处理后称重为b克,则最可能的结果是 ( B )
A. a=b B. a<b
C. a>b D. 不确定
19.在条件适宜时,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组织细胞是( C )
A. 桃茎内的形成层细胞
B. 绿豆根尖成熟区细胞
C. 菠菜叶片的叶肉细胞
D. 荔枝叶脉的导管细胞
20.爱护花草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保护植被的做法错误的是( D )
A.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B. 植树种草、绿化荒地
C. 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D. 养殖水葫芦、绿化水体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每空3分,共15分)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气泡 。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一侧 。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BDA 。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细准焦螺旋 (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细胞核 。
22.读图理解题(每空2分,共10分)
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非生物 部分。
(2)图中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 喜鹊 →雀鹰。
(3)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雀鹰的营养级最高 。
(4)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通过 食物链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 生物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3.春天是桃树开花的季节,桃树的果实是人们夏季喜爱的水果。下图图一、图二和图三分别是桃树的花、受精过程及果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⑴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______。桃花属于____________(填“单性花”或“两性花”)(2分)
(2)图一中所示结构[3]是柱头,[4]是花柱和 共同组成_______。(2分)
(3)图一中的所示结构[1]_________和[ ]花丝共同组成雄蕊,a表示的过程称为_______。(3分)
(4)图二示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即结构[7]________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________结合形_______精卵的过程。(6分)
(5)图三示被子植物的果实,标号[10]________是图一中的[ ]受精后发育而成。([ ]中填序号,2分)
23.(1) 器官 , 两性花
(2) 子房 , 雌蕊
(3) 花药 , 2 , 传粉(或自花传粉)
(4) 花粉管 ,卵细胞 , 受精卵
(5) 种子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