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8 14:03: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经历了三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观察,解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本课就是从学生熟悉的静电现象去进一步的认识静电以及电荷的相关知识。也为之后关于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主要有三个部分:1体验静电现象
2认识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
3初步认识电流及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电荷有两种,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静电球直接导入静电现象
2你知道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学生对静电现象并不陌生,所以本课直接导入,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体验静电现象
活动一:静电现象的体验
1)根据生活经验,用老师提供的探究材料,尝试产生静电现象
2)汇报,交流你的探究过程。
3)小结: 一些物体通过摩擦会产生静电现象,静电存在于一切物质中,包括人,植物动物这些生物和像笔,桌子等非生物中。
4)提问导入下一环节:既然静电存在一切物质中,但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课堂体验静电现象,加深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及摩擦能产生静电的初步了解。最后留的悬念在之后的探究中去进一步认识)
三不一样的电荷
活动二:两个摩擦后带上静电的物体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1)出示活动目的:探究两个摩擦后带上静电的物体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结合活动记录单,提示探究过程及要求。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4)交流,讨论
5)指导总结: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尝试解释既然静电存在一切物质中,但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总结: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表示。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但是当受到外界影响,比如摩擦,这时电荷就会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点了。
用最常见的梳头现象,解释电荷的转移。
(通过观察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认识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并解决通常物体不显示带点的原因)
四 让电荷移动起来
1)谈话导入:之前带上静电的梳子现在还能吸引纸屑吗?
摩擦产生静电现象,使电荷发生转移,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电荷确不能持续流动的,这样,就像电灯,如果没有持续的电荷流动,电灯会亮吗?(不会)
2)提问像电灯等用电器工作需要什么?
电源,电线,用电器
3)用电路符号图讲解电路的电流。
(通过生活中用电器的了解,认识电流及电路,并用电路图进行讲解。)
五学生完成课堂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