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1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1个;①橡皮、钥匙、铜条等检测物体各1个;②橡皮筋、干木头、铅笔芯、铁条、铝条、铜条、布条、泡沫塑料、纸板等检测物体各1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教师谈话: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电。农村的一位叫王爹的人用水泵抽水也用到了电。请看视频。注意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原因是什么?
2、播放PPT视频。
3、你发现王爹被电死的原因吗?原来是他碰到了导线中的铜丝,有电流过他身体就被电死了。
4、为了更好的安全用电,我们有必要研究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导体与绝缘体》。
师板书课题
二、研究“电路检测器”
1.怎样来检测物体是否容易导电?PPT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演示电路检测器: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断开,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怎样检测玻璃是否容易导电?展示台展示:首先要确认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把两个金属片碰在一起,小电珠发光,说明电路检测器正常。其次,把两个金属检测端接触好玻璃,观察小电珠没有发光。为了更加科学的检测,最好再检测一次,以保证科学的准确性。
4.讨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片是否容易导电。(1)、学生预测。(2)、一位学生上台展示。(3)、学生评价。
5.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不足,对电路检测器进行适当改进。
电路检测器可以帮助我们检测一些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可是有的同学在使用中发现它不容易携带,导线容易脱落等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对它改进如下。
通过展示台和PPT介绍改进后的电路检测器。
6.试试怎样用改进的电路检测器检测钥匙是否容易导电?
学生讨论后师展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自主合作实验,检测出导体与绝缘体。
1.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呢?探究物体是否能导电的检测过程。
首先考虑用什么来检测,其次了解好实验的具体要求,最后小组合作,并填好实验记录。限定3分钟内时间完成实验,教师巡视。
2.讨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
(2)教师小结。
(3板书: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3.现在我们利用刚学到的知识来检测每个小组其它物体。看它们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这次实验,5分钟能完成吗?
4.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
5.学生实验完毕,展示实验记录表。
6.归纳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
7.讨论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用电路检测器实验。
8.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手和干木头打湿后变成容易导电的物体。
9.讨论王爹被电死是因为铜丝和人体是导体,电容易流过人体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用电。
四、总结提升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述;其实,科学一直存在于生活中!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一般有金属、铅笔芯、人体、不纯净水、大地。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一般有陶瓷、橡胶、塑料、玻璃、干木头、空气、布条、泡沫塑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