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前面填空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前面填空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9 19: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认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2.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2)“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禁锢人民思想。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发表《 》重要讲话。
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①政治上:放弃“ ”的错误方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
②经济上,做出了对内 ,对外 的决策。
③思想上,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④组织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
(1)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 (2)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邓小平理论
(一) 形成过程:
1、酝酿、开端——20世纪70年代末
2、逐步发展、形成---20世纪80年代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 ”的思想。
②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③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
④提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 ”理论
⑤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上系统提出了 ,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做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3、深化、成熟—20世纪90年代
(1)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于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②内容:a、深刻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c、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 的目标。
(3)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内容:
1.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 5.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6.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8. 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9. 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人民。 10.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实现… 11.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
(四)历史意义:(精髓: 、 )
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 的跟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2.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 的新问题。
2.创立过程:
(1)2001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的发展要求;
代表 的前进方向;代表 的根本利益
4、意义: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科学发展观
1、提出:________年,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内容:
(1)第一要义: 。(2)核心: 。
(3)基本要求: 。(4)根本方法: 。
2.特点和地位
(1)特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地位: 年,在中共 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年,在中共 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 和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 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2.特点:回答了 ,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地位和意义
(1)地位: 年,在中共 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重点探究】
完成表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
思想体系 创立者 解 决 问 题 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巩固练习】
1.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B.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C.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邓小平同志创造了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他们的相同点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④立足于中国国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严寒来到北京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供热公司、保障性住房小区,调查了解民生情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
4.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5.某学生在备考研究生的时候,对邓小平理论概括成了表格,其中“三条鱼”的内容不包括( )
“一块石头,两只猫” 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
“三条鱼”
“四只鸡”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五十加一百” “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促进党的发展和建设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