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五 第3课 “蒸汽”的力量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五 第3课 “蒸汽”的力量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9 19: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苏格兰飞人”火车宣告复出 文明的引擎
——“蒸汽”的力量人民版 必修二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学习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包括历史条件、进程、重大发明,在识记史实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文明的引擎 ——“蒸汽”的力量革新之果,影响深远革新之由,缘起英国革新之路,发明迭起文明的引擎 ——“蒸汽”的力量革新之路,发明迭起一、革新之路,发明迭起 "万国大工业博览会”,“1851年博览会”或“水晶宫博览会”,是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图为“水晶宫”。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一、革新之路,发明迭起工业革命期间部分主要发明简表最具影响力发明奖一、革新之路,发明迭起1765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英)1782 联动式蒸汽机
瓦 特(英)PK一、革新之路,发明迭起蒸汽机
动力革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其他行业的
技术革新选址上
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一、革新之路,发明迭起工业革命期间部分主要发明简表
棉纺织业 动力行业 交通运输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 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
2、地域扩展:
3、开始的产业:
4、技术来源:
5、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6、生产力革新:大机器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首先发生在英国,由一国向多国扩展;轻工业——棉纺织业; 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工场——工厂蒸汽时代文明的引擎 ——“蒸汽”的力量革新之由,缘起英国 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初,英国已经建成为一个殖民帝国,把整个美洲和欧洲的市场都置于其控制之下。生产的东西越多,英国商人便能出售得越多。攫取利润的动机,激励他们去寻找更迅速地提高生产的办法。
——摘编自(美)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分析材料中激励英国商人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是进行技术革新的必要条件。创设情境 在市场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假如你是英国某市一家棉纺织厂的手工工场主,为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你想对你的手工工场进行一次深入的技术变革。你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进行技术变革?英国又是如何具备以上这些条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海外殖民活动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的发展原料、资金、海外市场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政治保障技术支持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又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英国是18世纪最大的奴隶贸易国,它积极参与罪恶的奴隶贸易……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材料二: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理阿偌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17世纪英国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并逐步走上法制社会的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资产阶级从法律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要素的自由流通,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二、革新之由,缘起英国政权保障二、革新之由,缘起英国政权保障二、革新之由,缘起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国内消费市场和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手工工场的发展圈地运动殖民贸易、掠夺和圈地运动殖民贸易、掠夺【当堂检测】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 C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狄更斯你眼中的工业革命?文明的引擎 ——“蒸汽”的力量革新之果,影响深远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西方世界
——以英国为例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社会领域世界市场经济领域材料一:以英国为例,从1770 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因此,英国工业生产得以迅猛增长。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 年的5200 万磅,增加到1840 年的45590 万磅。生铁产量1720 年为25000 吨,1840 年增至139640 吨。煤产量1770 年为260 万吨,1836 年增至3000 万吨。
——吴于廑《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材料三:由于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工厂越建越多。在手工工场时代,与手工工场并立的是行会手工业作坊。在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手工工场和手工业作坊逐渐地被挤垮了。到19世纪50年代, 英国已有棉纺织工厂1932家,毛纺织厂1497家,绒、麻、丝纺织工厂1070,除纺织业以外,工厂制度在冶铁、机器制造、制扣、制针、制螺丝、造纸、制陶、制玻璃等行业中也已经相当流行。在其他一些铁器、钟表、武器和衣饰等行业中, 工厂正在纷纷建立。
——《工业革命和英国社会的工业化》2、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场—工厂,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社会领域1、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2、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3、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和第三产业人口增加。 1750年英国人口约60万,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时, 猛增到2100 万。其中,城市人口占半数。人口的猛增不能不归结于工农业生产的巨大增长, 饥荒减少, 交通改善, 医疗技术的进步等。人口迅速膨胀与城市化使相对过剩人口明显增加。为寻找出路, 许多英国人移居海外。从1846 一1932年, 英国向海外移民达1800万。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世界霸权》4、英国人口数量迅猛增加。政治领域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1、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国富论》):反对政府干预,市场自行调节。2.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产业革命,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3.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世界格局: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西方世界
——以英国为例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社会领域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1.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2.加剧亚非拉地区的贫困落后
东方从属于西方肯布尔,女演员、诗人、戏曲家。在1830年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首次火车旅程中的见闻。
“曼彻斯特的群众高喊“废除谷物法”,这些群众是一些最没有秩序的工匠和机械工人,他们满怀对政府极为不满的情绪。……冷峻和肮脏的一群人,怒视着已经被竖立的一架织布机,并且将它砸成齑粉。那个饥饿且衣衫褴褛的纺织工人显然是当中的代表。……”3.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认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火)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 ——J?格里宾《历史焦点》(上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 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的三股进步的政治潮流:三股思想潮流
1、自由主义
2、社会主义
3、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政治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19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如美国内战、德国统一、日俄改革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如:亚洲革命风暴
——太平天国运动合作探究 工业革命在改变英国和世界的同时,给同一时期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必修一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革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2.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
(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并发展)经济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材料题答题技巧点拨
1.审设问:通过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
2.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 全面 (题头 提示语 出处 注解等)
层次 (依据标点划分层次;注意关联词)
3、联所学。联系所学知识,就是链接教材,找到答题的依据。
4、精作答。依据设问并利用材料及所学组织答案
(分值、全面、用语、序号)
文明的引擎 ——“蒸汽”的力量考题真练(全国卷)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A全国高考题(全国卷)2.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
A.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3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AB考题真练(各地方卷)4.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5.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AC6.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考题真练(各地方卷)C考题真练(各地方卷)7.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C考题真练(各地方卷) 8 .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C考题真练(各地方卷)9.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B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