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2)条件:
政治环境:
科技基础:
市场广阔:
资本雄厚:
劳动力: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前提: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一工革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大量积累的资金,国际货币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无产阶
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过程电的发明和应用: 钢铁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 中心:标志:时间:成就美国和德国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1866年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电讯事业发展起来 特点多国同时进行从重工业开始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电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美国发明家 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从19世纪六七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3、化学工业的建立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4、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美国电话的发明者
贝尔
(1847--1922)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1874--1937)制造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1901年,他成功地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1876年贝尔发明有线电话。新交通工具的创制钢铁时代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
80万吨,
1900年增加到
2000万吨钢铁时代的杰作、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 【建设地点】: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1887年1月28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总重量】:约为10100吨
【建筑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主要成就:西门子德发电机爱迪生 美电灯.发电机. 电影 .电车电力-新能源
进入电气时代本茨 德 四轮机车 莱特兄弟美飞机汽车、钢铁、石油等新式工业兴起;“钢铁时代”到来瑞典诺贝尔炸药塑料、人造纤维∥改善生产和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试从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关系、世界市场方面分析)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煤产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生铁产量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材料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材料三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
1899.12.11材料三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征服发生什么变化?(4)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材料四:1905年美国皮特先生的一天
早晨起来,收音机播放着日俄战争日本大获全胜的新闻报道。他考虑这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是应该买辆美国的小汽车呢,还是买辆德国的。太太建议他需要将房子扩展但是木材在涨价,因为政府迫使加拿大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当他下楼喝橘子汁(巴西生产的)时,门铃响了,保姆米瑞纳(墨西哥人)来打扫卫生。早餐是使用法国制造的咖啡壶、加拿大输送的天然气烧煮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的混合咖啡,还有瑞士生产的饼干和面包,夹着比利时生产的草莓酱。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5)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体)三
影响生产力:
生产关系:国际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横向联系产业结构:“钢铁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
带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
推动了农业的变革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垄断组织产生到一定
程度(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垄断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司美国第一家托拉斯1880年美孚石油公司提炼的石油
占全美的比重
垄断组织发达的两个国家是:美孚石油公司95%美国德国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漫画中描述了参议院议员正在辩论反托拉斯法垄断组织的产生 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影响③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加剧了列强的对外扩张①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等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二、瓜分世界狂潮香港新加坡阿富汗埃及新西兰思考以下问题:
①列强为何掀起瓜分狂潮?
②瓜分狂潮的概况?
③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如何演变?1、原因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为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2、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英法俄占优势,后起的德美日成为其强大的竞争对手3、特点 美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早期政策重点门罗主义 泛美同盟 新殖民主义倡导者和设计者 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1、目的是追逐商业利润,要求“公平”竞争,不搞歧视和垄断措施和政策“海权论” “美西战争” “门户开放”政策 ——建立美洲体系2、“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3、“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门户开放五、世界连接为一体1、世界一体化的原因:(1)根本:(2)客观: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2、世界一体化的表现:(1)基础(框架):(2)手段(途径):(3)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市场国际贸易、殖民主义物资和物种交流、
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和选择(4)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世界一体化的影响:①促进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动植物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促进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世界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③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1)积极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2)消极性: 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19C末国际关系的日趋复杂: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②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综合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80、90年代 经济全球化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⒉“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经济
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思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探究1、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表现为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改善经营管理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加紧瓜分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
选择题2、美国确立西半球霸权地位是在(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的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A选择题4、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5、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DA6.下列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A.建立在帝国主义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
B.与宰割、奴役联系在一起,是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毫无进步意义
C.客观上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连成一体,其真实内容是
A.世界各地联系紧密,政治经济都已融为一体
B.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人类历史有了巨大的进步
C.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统治
D.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
BC练习6.下列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A.建立在帝国主义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
B.与宰割、奴役联系在一起,是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毫无进步意义
C.客观上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连成一体,其真实内容是
A.世界各地联系紧密,政治经济都已融为一体
B.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人类历史有了巨大的进步
C.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统治
D.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
BC练习8、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世界一体化潮流,亚非走向了自主型的工业化道路
B、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世界一体化在政治领域内主要体现为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A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分)
(2)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8分)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业革命,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运输业(任选两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探究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