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课件+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课件+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8 14:54: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申梦圆
目标确定的依据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识字写字: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基于阅读: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基于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六年级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运用字典主动识字,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不过有几个字容易写错,譬如“醋”左边不要少一横、“摊、燃”的部队较多,结构容易写错。
基于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浏览课文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表达有顺序,有自己的见解有一定难度。
3.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教学本科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按照顺序理清文章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清“那几天写的详细,那几天写的简略,揣摩作者详写部分,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并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最后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一步体会课文主次分明的好处。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评价任务
1. 能够找到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达成目标一)
2. 能够找到课文中详写的部分和略写的部分,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完成目标二)
3. 能够抓住特殊的表达方式体会北京的风土人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完成目标一)
课题 北京的春节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重点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难点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习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活动一:复习导入师过渡:上周咱们梳理了《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通过划关键词的方法了解了北京春节的风俗活动。今天,我们就再走入课文,去体会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
讲授新课 活动一:分清详略作者是如何将这么多活动写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又不像我们一样记流水账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详写的内容和略写的内容。是的,这么多的活动,做综合只挑选了几天来重点描写,其他的都省略一笔带过,这样的方法就叫做详略得当。活动二:体会详略得当的手法那作者是如何详细来写出特点的呢?我们来看腊八这一天。请自由读一读,哪一处让你印象深刻呢?画下来,写一写你的体会。腊八(课件出示句子)“在腊八哪天,家家都熬……农业展览会”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句比喻句,作者为什么要将它比作农业展览会呢? …… 种类多,也体现出人们更多的是展示丰收的喜悦 “把蒜瓣放进醋里……多吃几个饺子”师:你关注到特殊的表达了吗?色如翡翠: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那晶莹中透着绿,在白如玉的小瓷碟中,白绿相映,是不是格外诱人呢? 色味双美:看,这又是一个特殊的词语,赶紧记下来吧。师;同学们,简简单单的8个字组合起来内容一点也不见简单。正如老舍先生曾经……(出示课件:如何做文章)就这样,用简单的语言,特殊的表达,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你们明白了吗?除夕师:有同学提到了除夕,那除夕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热闹)那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人们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 不同角度:味觉、视觉、听觉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老舍先生的观察室多么的细腻啊,这种从不同角度来写不同活动,通过不同的人来展现热闹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元宵节师:咱们继续交流…… “又”字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这说明元宵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那坐着又是如何来介绍元宵节的呢? 汇报交流:“正月十五……钉钉的响”又清一色、通通等关键词说明了花灯的种类多,数量多,语言上也不重复。 “有的、有的……”是排比句,也突出了花灯的种类多,数量多。 师:是啊,同学们都能够抓住关键词,特殊的表达句式来感受元宵节的热闹了,给你们点个赞。其实呀,作者就是这样,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做到详略穿插,有顺序来记录了北京的春节画卷,那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交流汇报: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 能够找到课文中详写的部分和略写的部分,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完成目标二) 能够抓住特殊的表达方式体会北京的风土人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完成目标二)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了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方法, 也学会了抓特殊的表达来体会语言。那请同学们就用一用这种方法,来记录你一天的学习生活吧。 请以“xx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八蒜 腊八粥 (比喻、特殊词语) 除夕:热闹 (不同活动、不同角度) 元宵:闹花灯 (排比、特殊词句) 详略得当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京腔京韵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聊一聊当地的方言,本课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达到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本节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进行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6张PPT)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灯火通宵: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
共学活动一
听朗读,边听,先标注生字词的注音,同时,找到时间段圈画出来,并按照顺序,记录在时间轴的表格中。
自学提示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笔下的春节,是这样的热闹,忙乱,那么多天,这么多事,作者是怎样来安排内容,不像流水账呢?
共学活动三
? 想一想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一些?
详写: 腊八、正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旦)、元宵
略写:初九-二十三、过了二十三、初六、正月十九
腊月初八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关注句子特殊表达: 手法+作用+情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粥的种类多的特点,展示了五谷丰登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腊月初八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关注特殊句式、特殊词语
色如翡翠: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蒜的色泽,表达了作者对腊八蒜的喜爱。
色味双美: 颜色和味道都很好,常用于形容饭菜颜色佳,味道好。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要文章有力,必需使句子和言词缩短。当留心形容词,作文章时能不用就不用,如一形容就惊人,这才见本领。
—— 《老舍怎样作文章》
共学提示
□ 自选小年、除夕、初一和元宵中的一天自主学习

□ 找到老舍先生的独特表达,读一读。

□ 想象画面,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进行批注。
除夕

第一句就是中心句,点明了除夕的热闹的特点。通过介绍各种活动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写出了热闹这一特点;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了这些活动:香味、颜色、声音,这样一来,更有了画面感。

我还关注到了一些特殊的词: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
元宵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又”字说明元宵的重要性,也体现元宵之前有高潮。

2. 排比句式写出了元宵节灯的种类多,数量多

3. 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种意思,避免语言上的重复
Q: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思路:详细写的内容抓住了重点,突出了特点,略写的内容也都是围绕中心来写的。

好处是: 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表现了……特点(表达了……心情);令读者印象深刻。
京味儿语言

好处是:这些词语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口语化的语言质朴平实,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总结写作手法
1. 确定写作内容,详略得当
2. 详细写时抓住重点,运用特殊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句式、词汇)写出特点
3. 可以运用有特色的语言词汇

请你以“xx的一天”为题目描写一下你一天的网课学习生活,注意详略得当
别忘了先列提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