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12 12: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知识与能力方面:
1.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生物净化。
3.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
4.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污染措施。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形成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生物净化的原理。
【教学难点】 污水处理的原理。
[]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教师:教师用课件展示资料介绍“从社会中来”:1991年,科威特油井在中东战争中被炸,石油污染了大片土地。.石油污染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之一。石油中含硫、含氮及有机烃等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科学家利用吞噬石油的细菌来分解废油。[]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生物也可以净化污染。
提问:什么是生物净化?
学生回答: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阅读教材98页,试分析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1.吸收大气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有害气体。
在浓度较低时,植物可以吸收SO2(阔叶树比针叶树能够吸收更多的硫);橡树和刺槐等可以吸收光化学烟雾;柑橘可以吸收低浓度的HF;而夹竹桃、芒果、细叶榕等树种可以吸收Cl2等。
2.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物质
每平方千米山毛榉林可以一年中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达68吨
3.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微生物有哪些净化作用?
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2.共代谢:是指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基质,但是确不能利用这种基质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现象。
3.去毒作用:微生物通过转化、降解、矿化、聚合等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
请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回答,生物净化应用实例有哪些?
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1)遏制风沙灾害,减少水土流失 (2)降低大气污染
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
(1)吸收作用(2)富集作用(3)降解作用
3.生物净化污水
目前人们常常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板书设计】
[]
[]
[]
[]
【随堂练习】
1、位于某大城市风景区的一个湖泊,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生活废水的严重污染,出现了“水华”现象。生物科技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发生“水华”的水域适量放养一种鱼,不仅可以解决“水华”问题,而且可以收获大量的鱼。那么,放养的这种鱼应该是( )[]
A.捕食浮游植物的链鱼 B.捕食浮游动物的鳙鱼[]
C.捕食水草的草鱼 D.捕食各种螺狮的青鱼
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
C.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3、生物净化的原理是生物通过(  ),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A.自身的代谢  B.生存斗争  C.变异  D.种间关系
4、下列叙述不是体现绿色植物净化作用的是( )[]
  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B.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C.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   D.将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
5、下列生物中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的是( )
  A.月季 B. 丁香 C.山毛榉 D.圆柏
[来源:学.科.答案:ACADD[]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教材的内容包含了植物的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侧重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开展活动。例如以污水处理为主题,带领同学参观污水处理厂,或调查当地水源的净化情况,也可以对城市的某处治理成功的水域进行分析、总结,也可对某处污染水域进行调查,尝试提出治理方案,并将建议提交环保部门等。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选择植物的净化作用为主题,就可以对学校和小区的绿地面积进行统计,查阅资料,评价目前选择的树种和栽种密度是否适合,提出方案,并向学校或环保部门提交建议等。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与案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标的确定与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而本节标题定为《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事实上,微生物发酵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超出了食品工业的范畴。因此,本节内容一开始时并没有局限于食品生产,而是从比较大的视角──发酵工程史话引入,然后探秘发酵过程,再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为此,本节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了解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关注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
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微生物发酵与食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相应的发酵种类是什么?生:酸奶、泡菜,它们都是乳酸发酵。师:很好!还有其他食品吗?想一想,我们每天吃的主食有通过发酵制作的吗?生:馒头、面包。师:对,实际上,我们经常食用的许多食品,以及使用的一些药品,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微生物发酵。那么,微生物发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生产过程怎样?它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可提示。投影或板书:第一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从社会中来的意识。2.新课──发酵工程史话的学习。师: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产食品、药品等许多产品,那么,人们今天的成绩是如何一步步取得的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发酵工程史话。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发酵工程史话标题下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能够看出,人类的祖先很早就会在不知微生物发酵原理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多种产品,这个方面还有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由此可见,发酵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一步步产生的。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核心内容是,随着两位科学家研究出发酵现象的本质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后,诞生了传统的发酵工业。这充分说明了发酵技术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指导,即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师:好,请大家继续阅读后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从中能够看出,发酵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从传统的发酵工业到现代发酵工业,再到微生物工程,它不仅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使它如虎添翼。由此看来,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投影或板书:一、发酵工程史话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应的段落,教师就此段落提炼出有关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素材自然过渡到发酵工程史话。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让学生体验技术需要以基础科学研究作指导,科学、技术间存在相互作用。让学生认同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新课──发酵生产过程探秘。师:在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味精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那么,你知道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生:谷氨酸钠。师:对!有人认为食用味精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从生物学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生: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食用后在体内能分解成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人体的一种必需氨基酸,所以食用味精对人体不会有毒害作用。师:非常好!适当添加味精对人体无害,且能增添菜肴的鲜味。我国已成为国际上味精生产大国,年产约6.5×105 t。你想知道味精是怎样在现代化的工厂中生产出来的吗?请大家翻到教科书P76~77。现代发酵工业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为避繁就简,突出主干,教科书用流程图来展示发酵的基本过程。为便于同学们的理解,我们以味精生产为例,来探秘它的发酵生产过程。味精生产的第一步是选育出能产生谷氨酸的细菌菌种,如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这些细菌先是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再用诱变、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处理,便可得到高产的菌种。由于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是细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的,所以要大量培养这些细菌,就需根据细菌的代谢特点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培养基如何配制可参看教科书中关于配制培养基的解释。由于生产中要采用单一菌种发酵,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所以生产味精的培养基和发酵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并进行无菌操作。在味精生产过程中,由于发酵罐的体积很大,需要的菌种(种子)量就多。为提高发酵罐中的发酵效率,缩短生产时间,要把谷氨酸棒状杆菌或黄色短杆菌的菌种,经过培养,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接入到发酵罐中,即要先经过扩大培养后再接种。当谷氨酸棒状杆菌或黄色短杆菌的菌种接入发酵罐后,这些细菌就会利用罐内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同时产生大量的谷氨酸。为使发酵过程处于最佳状态,现代化的味精生产企业,其发酵罐均有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条件严格控制,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需要说明的是,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均是好氧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以满足它们生长繁殖的需要。在温度为30~37 ℃、pH为7~8的条件下,经28~32 h,发酵罐内的培养液中就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随后,将谷氨酸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用适量的Na2CO3溶液中和(形成谷氨酸钠结晶)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步骤,便成了味精。这便是味精生产的最后一步,即分离、提纯产物,获得产品。投影或板书:二、发酵生产过程探秘──以味精生产为例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较陌生,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板书:1.菌种的选育:如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板书:2.培养基的配制: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板书:3.灭菌:去掉杂菌板书:4.扩大培养和接种:先大量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或黄色短杆菌的菌种,再将菌种接入发酵罐板书:5.发酵罐内发酵: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条件板书:6.分离、提纯产物→产品:谷氨酸→谷氨酸钠 让学生了解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4.新课──发酵与食品生产。师:正因为人们对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过程研究得非常透彻,所以现在我们能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多种产品。请大家翻到教科书P77,看讨论专栏,4个同学一组来完成这个讨论。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生:馒头、面包、泡菜等是直接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味精、醋、酱油等是经发酵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师:很好!实际上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产品远远超过同学们现在所知的。如想进一步了解,请阅读教科书P78的内容。投影或板书:三、发酵与食品生产先给学生5 min完成讨论,再让2~3个组的学生发言。让学生感到要学习的内容离自己很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5.小结及布置调查活动。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的内容,大家应了解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同时能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我们应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关注微生物发酵在社会中的应用,为此,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调查活动,调查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见教科书P78“到社会中去”栏目,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任选一个题目去调查,调查完成后,写一份调查报告,供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去调查。最终完成的调查报告,经教师评价后,张贴出来,办一个专栏供大家参观。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同时唤起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www.
生物净化的原理
生物净化的应用举例
生物净化的概念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
3.生物净化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