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构件特点

文档属性

名称 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构件特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12 20: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池尾中学:陆保佐回忆与思考 (1)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平时我们观察微小物体是用什么观察的?
(3)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但是他们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却大同小异,为什么呢? 你答对了吗?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放大镜,显微镜等。
原来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踏上新的征程细胞是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是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很多细胞构成呢?用3分钟认真看完课本33页的内容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我们分为两种: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所以要观察到细胞要借助显微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显微镜有哪些部分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各构件自述(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6×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
(2)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3)粗准焦螺旋(粗调节器):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4)细准焦螺旋(细调节器):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5)转换器:调换物镜。
(6)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 。
(7)镜臂:提握镜身。
(8)压片夹:固定玻片。
(9)通光孔:使光线入射。
(10)载物台 (镜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11)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12)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13)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14)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观察与发现仔细观察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你发现了什么?
目镜越长观察孔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越短观察孔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目长孔大倍小,目短孔小倍大)
物镜越长观察孔越小放大倍数越大,越短观察孔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物长孔小倍大,物短孔大倍小)
想一想:显微镜总放大倍数是多少呢?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原理就是利用两个放大镜进行两次放大)
显微镜模型活动与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按照课本上35页的步骤,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显微镜,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里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放大了多少倍?
(3)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4)显微镜放大倍数大小跟物像大小有什么关系?(物像:物镜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我来回答:(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骤:“取、对、放、观、收”。
注意事项:(稳、轻、洁、净、正、眼、拆、复原)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稳)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轻)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洁)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正)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眼)我来回答: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拆)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 (复原)
(2)“上”字是倒置的,其物像比实际放大了: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向左上方移。
(4)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
能力提升: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显微镜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动植物细胞装片,看一下哪位能观察到。
提示:先放低倍目镜和低倍物镜观察,将玻片上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再放上高倍目镜和转动高倍物镜观察。
收镜: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擦镜纸将镜头擦拭干净,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位置,把显微镜、玻片、纱布放回原处。 动动脑 ?1.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 A.有阳光直射的????? B.雪白色的????? C.灰暗的????? D.黑暗的 ???
答案:B ???
2.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 ??? A.目镜内???? B.物镜???? C.镜筒???? D.准焦螺旋 ???
答案:B ?
3.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 )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 C.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 D.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答案:D
??4.字母"b"在显微镜下的物像是(?? ) ??? A.d????? B.q?? C.p?? D.b
?? 答案:B ?
5.显微镜的物镜是40×,要观察放大了64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 ??? A.8×???? B.10×??? C.12×???? D.16×
答案:D
6.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要使物像居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 ??? A.左上方移???? B.右下方移???? C.左下方移???? D.右上方移 ???
答案:C ??? 本节小结(规律总结)显微镜的构件特点:
1、目长孔大倍小,目短孔小倍大;物长孔小倍大,物短孔大倍小。
2、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对、放、观、收”。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稳、轻、洁、净、正、眼、拆、复原”。中考连线考题错解
1.(2010承德)图1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
图1
答案:D
分析:有的同学平时没注意正确用眼睛观察细胞,只要观察到就行了,所以选择是就容易选错。
2.(2010济南)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使用了低倍物镜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答案:A
分析:这题是细节题,有的同学平操作时没注意细节,容易在四个选项中不知所措,不知选哪个好。疑难问题
1.(2010济南)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答案:A
解答: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而看到的细胞越少,所以A答案错误。
2.(2010广东)5.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
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己和丙
答案:A
解答:首先要区别有螺纹的是物镜,没螺纹的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先要看到最多的细胞就要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所以选目镜最长的和物镜最短的。
优秀中考精选
1.(2010承德)7.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图3中①所示的物像。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到图3中②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答案:C
2.(2010潍坊)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 “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答案:C
科学前沿:各种各样的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检测显微镜SFC-86双筒解剖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结束语现在显微镜技术发展很快,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更加先进的显微镜,为科学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