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单分析:
?????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是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学生首先在感性上认识生食和熟食进而产生对食物从生到熟的静态观察兴趣,再进入动态变化的观察,各个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
学习者分析:关于食物,学生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研究过大米、米饭和淀粉了,是本课学习的基础,但那时还没有涉及到食物的作用和由食物引出的其他有关问题。在四年级下学期食物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食物的不断研究,自然发现食物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必须熟吃。随着感性认识的丰富,进而产生了对生、熟食物的研究兴趣,探究欲望油然而生。此时,学生对食物的探究也有了一定的设计实验的技能及抽象理解思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感悟人类对食物认识的发展过程。
2.能自觉校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和适当的词汇来描述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2.掌握给物体加热的基本技能。
知识与技能
1. 食物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必须熟吃,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2. 熟的食物有助于人的消化吸收。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生、熟马铃薯(每组各半个);生玉米粒、 铁勺,酒精灯、一次性筷子、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格;爆米花。调查表
教学过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图片,说说吃这些食物时你会选择怎样吃,并说出理由。
(2)有些食物可以选择生吃,有些食物要选择熟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出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3)你们还知道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再吃?(举例)
(4)小结:有的食物必须熟吃,(板书)如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部分蔬菜等,因为这样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能杀灭食物中的许多细菌,安全卫生,味道又好;有的食物可以生吃,(板书)如水果和部分蔬菜,因为生吃味道更好,又可以保护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不被破坏。
2、观察区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
(1)我们知道了不同的食物要选择不同的食用方法,如果把生的食物和熟
的食物放在一起,你能区分出来吗?老师这有两块马铃薯,一生一熟你能用哪些方法来区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看、闻、尝(回家)、摸、剥皮(师提醒学生回家再品尝)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用不同的方法来区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看它
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分组观察。
(4)学生汇报,师板书。
(5)提问;原来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是有区别的,你们知道马铃薯含有
什么营养成分吗?马铃烧熟后营养会变化吗?(课件)
3、观察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1)你们真厉害!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正确区分生和熟的马铃薯,如果要把生的食物变熟,知道有哪些方法?(煮、蒸、烤、炖、煎、炒、炸…)食物由生变熟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下面我们用烤的方法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有哪些变化。(出示课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
( 2)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 3)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想补充的吗)
( 4)提问: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食物由生变熟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 5)教师小结:原来食物由生到熟的过程中会在颜色、大小、软硬、味道、气味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板书)
老师这里也有用生玉米粒做成的食物,知道是什么吗?(爆米花)跟你的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你更想吃哪一种?为什么?(让学生了解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调料能使食物更好吃)
4、总结、延伸
(1)在分享美食之前,老师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原始人与现代人吃食物有什么区别?熟食对人类进化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有区别的,吃食物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正确的吃法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帮助。老师希望你们课后去了解有关食物的烹饪方法,这些烹饪方法又分别适合哪些食物?记录下来。(发调查表)
板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 熟
须熟吃:肉类、 方法:看 白色 黄色 变化: 颜色
水产类、 闻 土腥味 香味 大小
蛋类、粮食 尝 ( 回家 ) 软硬
部分蔬菜 摸 硬 软 气味
可生吃:部分蔬菜 剥 皮薄不易剥 皮厚易剥 味道
水果
教学反思
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反思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四课,这是在《一天的食物》、《食物中的营养》、《营养要均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本课教科书上是安排三个环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和观察比较生、熟鸡肉。我在教学时对第一个环节进行了调整,安排在第二个环节之后作为对第二个环节的补充,这样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更有理性的提升,便于学生构建合理饮食的概念。第三个环节教材原本安排是煮鸡肉我改用烤猪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省时间,煮鸡肉要花的时间很长才能看到鸡肉从生到熟的过程;其次用烤猪肉效果更明显,更让学生可以从色、香、形等方面感受猪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当然这几天也在反复思虑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要“煮”鸡肉,而不是“烤”,或许“煮”这种方式更对人体有益吧。我虽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这种修改还是值得考虑的。
二、实验安排
第一个环节观察生、熟马铃薯,我先后出示生马铃薯、熟马铃薯和观察工具小刀和牙签,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生活经验对生马铃薯进行初步的观察;发放熟的马铃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两个马铃薯进行对比观察;然后再发放观察工具,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工具再进一步观察生、熟马铃薯,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让学生的观察由浅入深更具有目的性,合理的控制了学生的观察进度。另外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人手一份观察记录单,目的是这样更加驱使学生的认真地观察,使这一环节学生自主观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到达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目的,教师仅仅是一个“配角”。
三、存在的问题
本课教学中出现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实验后学生的反馈交流没有深度和广度,我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没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交流反馈,原因可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个没有注重,而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其次,这节课是公开课我怕学生交流太多,有很多我没有预设的内容生成,我把握不住,不放心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怕上课的时间不够,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