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青岛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8 21: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声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怎样使噪声控制、消除,做好实验记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多媒体课件、闹钟、泡沫塑料、纸盒。
学生准备: 玻璃片、铁钉、小刀、耳塞、有关噪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听音频《歌曲妈妈宝贝》《嘈杂街道》。
教师提问:同学们听了上面的不同的声音,有什么感受?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让学生相互交流听后的感受。指生回答。
(生:优美的乐音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情舒畅,杂乱的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教师总结:声音多种多样。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烦躁。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提出问题: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教师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随机板书出来)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
预设: 学生可能说到:
噪声从哪里来?
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噪声有什么危害?
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
4. 揭示课题:
教师讲述:你们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好,同学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 了解噪声的来源。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搜集的资料列举一些实例。
(2)教师讲述:城市中的噪声非常多,你能根据对城市生活的了解,按照噪声的来源分类举出一些实例吗?
(3)学生想象、举例。
(4)教师总结: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5)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优美动听的音乐都不可能成为噪声?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
(6)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夜深人静的夜晚,即使再优美动听的音乐也会变为噪声;如果科学课上忽然有同学唱歌,那么这个时候,这位同学的歌声即使再优美也会成为噪声。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噪声对其他人的危害。】
(7)教师课件展示各种噪声的图片资料。教师提问:根据同学们所举的各种噪声的实例和图片上的有关噪声,你能给噪声分类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学生分类。
【学生在了解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再加以梳理归类,可为治理噪声污染作铺垫,对不同噪声的来源要选择不同的治理措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2. 了解噪声的危害。
(1)教师讲述:下面同学们做几个实验,感受噪声:
实验1:将两玻璃片的棱接触后摩擦,听发出的声音。
实验2:用铁制品与水泥地面摩擦,感觉它发出的声音。
实验3:用小刀刻画玻璃,感觉声音。
(2)教师提问:听了上面几个实验中所发出的声音,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使人感到不舒服,心烦意乱。
(3)教师补充噪声的危害: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3.了解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的方法。
(1)教师提问:噪声有这么多的危害,看来减少噪声污染刻不容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噪声污染呢?
(2)交流实验方案,完善方案设计。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
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组长领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探究控制噪声方法实验记录表
关于控制噪声,我们的猜测:
我 们 是 这 样 做的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我们的结论:
(以下实验不一定每个实验小组全做,只要各小组有分担就可以。)
实验1:把发声的闹钟放在泡沫塑料上,感知声音大小的不同。
实验2:把发声的闹钟放在纸盒里,感知声音大小的不同。
实验3:把耳塞塞紧自己的耳朵,感知声音大小的不同。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学生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来展示实验成果,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的同学记录他们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小组结合记录表汇报实验过程。
(2)学生互相评价,从中探寻发现与规律,感受探究的快乐。
2.评价小结,适时鼓掌表扬。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 教师提问:3个实验分别从哪个环节上减少了声音?
学生回答:实验1在发声处控制;实验2在传播过程控制;实验3在人耳处控制。
2. 教师提问: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下面再思考以下的各种物体是如何控制噪声的?
①无声手枪 ②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③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3.学生讨论回答:①发声处控制;②传播过程控制;③人耳处控制。
4.教师讲述:大家回答得准确无误。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你会如何减少这种干扰?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让邻居把音乐的声音开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把门窗关好,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把耳朵用棉花塞紧,这是在人耳处减弱。
5.教师补充: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法律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6.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人们消除噪声污染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生活实践与应用。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在“不经意”中制造了一些噪声,例如用力关门、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在电影院等娱乐场所高声喊叫、在家中唱歌影响家人或邻居休息等,这些声音都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请你回想自己曾经制造了哪些噪声?这些噪声给别人可能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后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忆自己的行为,根据所学说出自己今后的做法。
【学生通过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消除噪声的合理化建议,树立关注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师播放课件:从我做起,消除噪声。
3.教师补充保护听力的方法: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
板书设计: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交通运输噪声
来源 工业噪声
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 心理危害
危害 生理危害
发声处控制
控制 传播过程控制
人耳处控制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主要的亮点:
(1)巧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欢听歌曲音频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学生辨认乐音和噪声,学生兴趣十分高。引导学生思考:噪声的来源来自哪里呢,看来,噪声里肯定有许多知识,于是他们就想把这些谜团解开,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由此产生了,这样为后面提出、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
(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从学生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由设计实验再到实验验证归纳结论逐步递进,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2、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课本上的准备,因地制宜,不过要丰富多样,发声处控制、传播过程控制、人耳处控制的材料都要考虑到。
3、需破解的问题。怎样组织好学生进行课下探究“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让科学研究拓展到校园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