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导学案(2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导学案(2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8 18:01:36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过程】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
农业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农业改造的原则是什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方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
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方式
创举
结果


3、“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公: 私:
4、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
1、三大改造的实质
改前所有制性质 改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结合图标归纳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教材回答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在改造过程中有存在什么局限性?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由国家没收管理 D.由国家赎买接手
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7.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8.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10.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 )
A.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1.今年8月,某工厂将举办百年厂庆座谈会,准备邀请一位当年亲身经历过公私合营的工人师傅讲厂史,下列四位师傅中最合适的应是( )
A.75岁的李会师 B.62岁的宋支前 C.58岁的王援朝 D.52岁的赵跃进
12.某校同学拟以课本剧形式再现“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场景,其设计情景之一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由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同学们为工人们设计了以下台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甲: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
B.工人乙: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丙: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工人丁: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1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4.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5.从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到2010年新世纪以来连续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如果你需要了解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6.从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
A.变单一所有制为多种所有制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彻底清除封建制度的残余
17.下表反映了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材料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受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材料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参考答案
1.C 2. C 3. A 4. B 5. D 6. C 7. B 8. B 9. B 10. C
11. A 12. D 13. C 14. D 15. D 16. C 17. A
二、材料题
【答案】(1)三大改造
(2)赎买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956年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26张PPT)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部编版)
课题:第五课 三大改造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土地所有制形式:
农民土地私有制
2、消灭了地主阶级:
劳动者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剥削者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如何改?
农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


农业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农业改造的原则是什么?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原则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按劳分配。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取消了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秋,河北遵化西埔村王国藩领导的合作社由23户贫农组成,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的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为“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仅不靠政府的财政,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1只驴,30只羊,1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再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穷棒子社的故事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1955年在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
结果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

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俩在20世纪初期怀着版工业、救过图强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一度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但是也通其他民族资本家一样,在外国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在夹缝中生存,甚至遭到过国民党特务的绑票勒索。实业救国理想的破灭让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解放前夕,荣氏一家对共产党的到来感到恐慌,几个兄弟有的跑到泰国,有的躲进香港,荣毅仁和父亲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离开祖国。
荣氏企业的故事(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史上不仅不是革命的对象,而是我们要团结的对象。他们虽有剥削工人的一面,但是他们有爱国的一面,也是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
(1)时间
(2)方式
(3)创举
(4)结果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公:国家
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家
2、和平赎买
资本家将生产资料交给国家(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国家通过清产核资定股给资本家支付定息。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概念解析
荣毅仁
解放初期,由于政府贷款、委托加工和收购产品,才使荣氏企业摆脱困境,盈利逐渐增加。
荣毅仁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办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改造政策。
红色资本家
荣氏企业的故事(二)
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改前所有制性质 改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实质
思考?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反面来回答)
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课堂小结
1.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堂检测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 )
A.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4.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5.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6.从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到2010年新世纪以来连续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如果你需要了解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受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材料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你回答对了吗?

1、三大改造
2、赎买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956年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D 2、C 3、C 4、B 5、D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