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第4课《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已熟悉了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用各种方式将种子撒播到远处之后,种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萌发而引出的研究。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所起什么作用知道甚少。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解剖多种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再让学生在课外对种子发芽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各种种子的图片,说明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都不一样,植物的种子通过各种的方式散播到远方,这些散播到远方的种子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根、发芽、长茎,再开花结果)。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萌发?比如老师手上的这一颗种子。(干、硬的),它能萌发吗?如果它要萌发,首先要给它怎样的条件呢?(水)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浸泡种子(实验演示+实验结果展示)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怎么来做这个小实验呢?课前,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出示准备好的浸泡实验装置)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他们浸泡在水中。
为什么我要装一样多的水?为什么都各选了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
刚刚做的这个实验,现在马上能看到结果吗?(不能)所以老师在昨天已经做了这个实验,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实验的结果吧!(水变少了,种子变大了,变软了,种皮软软的,有的种皮破了,很容易拨下来)
三、种子的内部构造
??? 刚才,我们看到浸了水的蚕豆、黄豆、油菜的种子已经发芽了,那么大家会不会好奇种子里面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它能够长成一棵植株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还给大家准备放大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放大镜。
2.教师做解剖演示。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3.教师提示后学生进行解剖观察记录:
(1)小心地将种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2)小心地将“豆瓣”分开,观察连接处是怎样的?
(3)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仔细观察、认真完成记录表。
4.汇报交流。
请学生上台展示观察记录。(重点交流:我在“豆瓣”的连接处发现了什么?)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5.(投影出示蚕豆结构图)教师点出: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胚还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等。
6.让学生在记录纸上画的蚕豆图,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8.让学生再像刚才那样来剥一剥其他种子,与蚕豆种子比较一下。
9.投影出示这几种种子的解剖实物照片,交流这些种子的构造有哪些共同点?
四、发芽的蚕豆
1.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后推测种子的各个部分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变成植物的什么?
2.为了检验我们的推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法。(在一个小盒子里,只要垫上一些棉花或者湿纸巾,保持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3.提醒:观察记录单的填写需要有耐心和方法,师投影出示记录表与学生讨论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发给大家的种子已经是浸泡过一天的种子,接下来观察每隔两天的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各个部分的变化
4.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记录纸,明确科学简洁的记录方法。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
五、课后延伸
课后由组长负责本组的观察任务,并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 茎和叶? 养分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 本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为了让学生较好的地完成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我对教学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例如:将探究实验的过程延伸至课堂外,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本堂课在课前,学生和教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充分给予了学生分析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本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
??? 本节课通过导入环节,学生们只提出来了种子的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此外,我们应该还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环境条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