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编版六下册《腊八粥》 第1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统编版六下册《腊八粥》 第1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8 21:21: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腊八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课 时:2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基于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本课要写的字中“腻”字容易写错,要提示学生注意的上方是最有边的斜勾不要误加“撇”。“褐”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旁;左右宽的腻、搅、稠肿、褐、脏”等需要提示学生关注结构写美观。
基于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达的情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对还在来说不是难事。难的地方应该是通过文字体会沈从文先生所表达的人情美和风俗美。因此,这应作为难点来教学。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具体生动有一定难度。
3. 教材分析《腊八粥》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 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课文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评价任务
1. 通过范写、练写,正确书写“腻”字。通过指读,范读,练读等形式读通课文,(达成目标一)
2. 通过浏览、圈划关键词等方式,梳理文章段落结构,形成表格(达成目标二)
3. 圈划关键句,批注,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腊八粥的美味(达成目标三)
课题 腊八粥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会写“腊、粥、腻”等15个字,理解“解释、可靠、猜想”等词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层次,分清内容主次,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重点 会写“腊、粥、腻”等15个字,理解“解释、可靠、猜想”等词语。
难点 分清内容主次,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一(?3分钟)复习导入【课件1】 还记得《北京的春节》吗?还记得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从腊月初八到腊月十九一起领略了北京的风俗习惯吗?还记得这一刻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吗?我们分清了主次,体会了作者抓住重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出特点,详细地描写春节的风俗人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一起来学习腊八粥。出示作者资料:【课件2】现在认识一下作者,你对沈从文有哪些了解呢?一起来看资料,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你应该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那么你提取了哪些信息呢?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在我国有“乡村文学之父”的美誉。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学生快速浏览作者资料,提取关键信息指名回答,交流分享
讲授新课 活动一:检测预习 (10分钟)词语连线大闯关:(课件3)相信同学们课前都有过预习了,那先来闯关热热身吧,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词语的意思的呢?生字词听写:(课件4)是的,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补充法来理解,那么生字你是否能写对呢?教师指导:(课件5-课件6)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教师总结:同学们。老师已经将本课要学习的一些生字词用分类的方法整理好了,那么这几类词是每一篇课文都应该积累的内容,你做好笔记了吗? 活动二:初读课文 (5分钟)出示任务:【课件7】上节课,我们将北京的春节读成了一张表,那今天的这篇长文章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来读呢。来看提示任务。那么在完成任务之前,老师先给你们送上一张武功秘籍,来收好喽。【课件7】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先听朗读,边听,边完成表格,当然别忘了圈划你关注到的独特表达,一眼心动的句子。全班交流: 梳理结构教师总结:那么,现在你是否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呢?学生交流:…… 再回到导图当中,你能回想起作者详写了哪一部分略写了哪一部分吗?非常了然,对吗。再读课文,感受腊八粥的美味【课件10】那好,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腊八粥,让咱们的主人公馋成这副模样,等得如此之久,再请同学们回到文章当中去,找到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批注,谈一谈你的感受交流:① 第1段-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人都爱腊八粥,“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充分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② 花生仁儿……颜色是深褐 教师总结: 看来,这腊八粥是真美味啊。 指名回答词语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学生听写生字词,并自行订正交流课件上的几类词,并做笔记 听朗读,批注圈划,梳理文章段落结构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自由讨论,作者详写的内容是哪些自行批注,和同桌交流自己圈划的句子,说一说自己体会感受 通过范写、练写,正确书写“腻”字。通过指读,范读,练读等形式读通课文,(达成目标一) 通过浏览、圈划关键词等方式,梳理文章段落结构,形成表格(达成目标二) 圈划关键句,批注,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腊八粥的美味(达成目标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找关键词,关键句等方式梳理了文章文荣,学习了生字词,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复习巩固。下节课,咱们继续探讨八儿的馋样。
板书
教学反思 在讲基础知识的时候,我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比如说多音字的判断,要孩子想一想这个字,在这段话中的意思,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还有就是在生字的识记的时候交给学生,要先观察,然后再联系字的本来意思来识记。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下找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7张PPT)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在我国有“乡村文学之父”的美誉。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第一关:词语我能理解意思
1.糊糊涂涂

2.搅和

3.嘟囔
B.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神态。本文指粥中的东西种类多,难以区分。
A.搅拌调和
C.不断地、含混的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联系上下文
拆字组词法
联系生活实际











1. 形近字
腊:本义是干肉 (腊肉 腊肠 腊月)
蜡:提炼出的某些油质 (蜂蜡 蜡烛 )
补充: 五侯蜡烛—《寒食》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粟:谷类
栗:果实、发抖、坚实(爆栗子,战栗,不寒而栗,缜密以栗)
2.多音字
:和平
:应和 附和 (别人说啥就是啥,跟着说)
和 :揉和 (粉状物加水搅拌在一起) 和面
:掺杂,混合 (和泥)
:掺和 搅和 暖和
匙: 钥匙
汤匙
共学提示一
通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
为本文划分段落,提炼小标题
(一)借助思维 梳理文章脉络
抓住线索:主人公是谁?事件的线索是什么?
理清事件:谁干了什么事?
抓关键词

共学提示二

1.找一找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批注
2. 谈谈你的感受
(二)细读品味 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人都爱腊八粥,“大
碗大碗,大匙大匙”充分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
拟人
种类多
排比
夸张
反问
拟人
共学提示三
聚焦2-8自然段,感受作者是如何详细来写“盼粥”的;
划一划表现八儿馋样的句子,自行批注,说一说感受。
品读细节 感受八儿馋样
心理 动作
着急的馋样
神态 语言
苦苦等待,急不可耐
品读细节 感受八儿馋样
反复:表现急切和馋劲儿
那:撒娇 赌气 失落 无赖,更显天真可爱
品读细节 感受八儿馋样
品读细节 感受馋样儿
分粥:性格传神味 感受馋
讨价还价的馋样儿
猜粥:心理描写凸显馋
苦苦等待的馋样儿
看到粥惊喜的馋样儿
第三次人物对话
1. 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欢的食物吧。

提示:可以从你所喜欢食物的色、香、味、形、制作过程等方
面进行描写。


2. 预习《藏戏》,课文读通顺,关注特殊表达,进行批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