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选择题
1.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含义不包括
A.国家富强 B.世界霸权 C.人民幸福 D.民族振兴
2.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当时中国社会所起的重大作用是( )
A.全面纠正了过去错误的做法 B.有力维护了党的领导地位
C.肯定了以往的革命和建设 D.深刻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经济格局是
A.公有制经济结构 B.多种所有制成份的结构
C.私有制经济的结构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4.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5.根据学习专题归纳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的这些史实,应属于以下哪一学习专题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与科学发展观
A.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完善 B.建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6.学者任世江指出:“分田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农民宁愿分田到户是因为( )
A.农民可获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B.机械化不利于农业生产
C.农民可自由支配所有劳动成果 D.分田后土地归农民所有
7.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8.“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这些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它包含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③全面依法治国④全面从严治党⑤全面共享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解放人们的思想 C.结束了文革 D.提高了中国威望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是
A.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12.《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
1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人全面”战略布局。其中,战略目标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企面深化改革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从严治党
14.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举办上海世博会 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是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D.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16.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17.“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反腐倡廉反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下图的取消以及后来下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粮票 股票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配给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19.从下图数据可以看出1978-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香港、澳门的回归
二、简答题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21.1978年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2.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新常态到提出发展新理念,一系列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1)中国梦基本内涵是什么?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什么?
(3)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2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2)1978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其转折的标志是什么?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其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2.D3.D4.D5.D6.A7.D8.D9.A10.B11.A12.C13.C14.B15.A16.A17.D18.C19.C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调整:1950——1952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次调整: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第三次调整: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第四次调整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土地改革为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要关注民生等。
21.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2.(1)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3.(1)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突出问题: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2)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4)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