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阅读材料,概括秦朝统治的特征,并结合刘邦早年的经历,分析他反秦的原因。
1、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修建骊山王陵,征调劳役70万。
2、秦朝法律非常严密,处理罪犯的刑罚多达20余种,死刑就有近十种,还有多种残害身体的肉刑,各种徒刑也没有期限,一经判定就终身为刑徒。
3、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各种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的三分之二。
徭役繁重
刑罚严酷
赋税沉重
暴政
一.秦的暴政
世界水日发言稿珍惜生命之源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吴芳青,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珍惜生命之源──水。最近,常常可以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我国西部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每天村民的生活用水都要走到几十里外取水,更严重的是田地都龟裂了,农民无法耕种,昔日丰收的田园如今只剩下干裂的泥土,真是惨不忍睹。西部地区严重缺水,而我们却不珍惜水资源,不经意地让宝贵的水资源从我们的生活中白白浪费。在我们学校里,一进厕所,水龙头的水就哗啦啦不停地流着,水池里的水满了流到了地上,白白地流掉,好多同学对此已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甚至有的同学随意用水泼洒到别人身上,把水当作玩耍的工具。人类的生命之源就这样在我们不以为然中流失。我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人类再不珍惜水的话,最后一滴水就将是人的眼泪。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水的重要性,人的生命和生活离不开水。一个人,如果连续三天没有吃饭不会死,但是如果三天不喝水的话,他的器官的能力就会慢慢地衰弱,然后死亡。一盆植物,如果连续五天没有水滋润的话,则会枯竭而死,动物也如此。所以,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大自然赋予
指鹿为马
焚书
坑儒
危害: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政府的矛盾。
二、秦末农民战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后期:刘邦、项羽继续反秦
时间、地点:
领导人:
原因:
口号:
经过:
结果:
意义: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陈胜、吴广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秦朝的残暴统治
戍边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大泽乡起义 → 占领陈,建张楚政权 → 挺进关中 →
秦二世反扑 → 陈胜、吴广被害,起义失败
“伐无道,诛暴秦”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起义被镇压,没能推翻秦朝统治。
1.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渤
海
黄
海
水
淮
水
江
江
长
黄
河
河
水
济
水
漳
水
渔阳
密云西南
巨鹿
平乡西南
戏
咸阳
咸阳东北
荥阳
大泽乡
宿州东南
武关
丹凤东南
灵宝北
陈胜吴广起义地点
陈胜吴广进军路线
张楚
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及地点
陈胜吴广活动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重要战役
陈
南阳
张楚
函谷关
前207年
前207年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
陈
巨鹿
咸阳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拓展延伸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结果:失败。
问题探究:
陈胜、吴广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是不是就意味着农民起义毫无意义呢?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陈涉世家》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项羽
刘邦
前207年
巨鹿之战
项羽以少胜多
歼灭秦军主力
前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
推翻秦朝统治
2. 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项羽:巨鹿之战
时间:公元前207年
地点:巨鹿
结果: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成为 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成语典故:破釜沉舟)
刘邦:推翻秦朝
时间:公元前207年
经过:挺进关中,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成语典故:约法三章)
意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 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巨鹿破釜沉舟
彭城
鸿门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前207年,秦朝灭亡
曾经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为什么只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因为秦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启示:暴政亡国,仁政兴邦。
民心向背决定社稷兴衰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三、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前206—前202年 争夺帝位
刘邦
项羽
VS
这场战争谁胜谁败?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
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领导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重大胜利,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秦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项羽
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后先于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
蜀。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羽,后经4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刘邦
三、楚汉之争(前206——前202)
鸿沟议和
楚河汉界
垓下之战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鸿门宴(前206)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亡秦后,项羽有心
以优势兵力,消灭
刘邦。刘邦自知不敌,
便一面拉拢项伯,请
为调解,一面亲赴鸿
门表示诚意。项羽是
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
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
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
在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前202年,垓下(安徽固镇东北)之战: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困在垓下,并让士兵们唱起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无心恋战,纷纷溃散.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广纳人才,势力
壮大。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项羽
刘邦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秦末农
民战争
楚汉
战争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争夺帝位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破釜沉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图说成语
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指 .
约 .
楚 .
鹿为马
法三章
河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