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四课 风筝 湘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四课 风筝 湘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29 09: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风筝》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风筝
版本
湘美版
课程
四年级下册第14课
作者

课时
1课时
类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湖南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立足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和创造性智力品质,力求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造型艺术语言,科学的设计教材知识结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美术课程实验教材。 本教材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重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风筝》一课属于工艺制作。
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了解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美术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
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半成品。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水彩笔。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以谜语导入
天上一只鸟,
用线拴得牢,
不怕大风吹,
就怕细雨飘。
这个谜底是?(学生回答)
1、交流:你们喜欢放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那有谁知道风筝的来历?
2、分组请同学们分享课外收集的有关风筝的资料
3、介绍知识
①、风筝的简史:
风筝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它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②、介绍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以图片展示。
那有谁知道风筝的结构?(请同学回答)
风筝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风筝的制作。
揭示课题:《做风筝》
二、讲授新课
1、既然大家都放过风筝,那谁能告诉我风筝是怎样放的?描述一下放风筝的过程。(学生答)
2、让学生分析风筝的半成品,了解风筝的结构:骨架、面料、角线(实物展示给学生欣赏)
骨架:古时候风筝是根据骨架的形状而命名(蝌蚪风筝、王字风筝、八卦风筝)
3、大屏幕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风筝制作图片,供学生参考。
4、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扎骨架、帖面料、画图案
(1)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
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2)贴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
(3)绘制风筝。
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展示各种风格各异的风筝,激发学生的想象)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
5、学生开始制作,教师进行辅导。
6、学生作品展示。
今天我们认识了风筝,画了放风筝,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源就是一切,煤炭、石油虽然很好用,但却用一天少一天,总有一天会用完的。风却不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兴能源,是干净无污染的能源,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