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品保存
一、教材分析
《食品保存》是苏教版的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熟悉,单就食品腐败的本质并不了解。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总结食品腐败的原因和保存原理。在兴趣中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食品保存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探究、设计活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对于“食品贮存的原理”,要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的实验,通过学生亲自的操作归纳出食品贮存的原理;对于“食品贮存的方法”,要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实施“尝试对食品进行贮存”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不同类食品的贮存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尝试对食品的贮存选择最佳的贮藏方案——如多种方法并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说出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
3.尝试使用适当的方法来保存食品。
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搜集、调查平时常见的的保存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平时从超市买回的牛奶一般存放在何处?为什么?
2、如果家里做的食物太多,一次吃不完,一般会怎么将剩余的食物保存起来?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为什么会变质?引起变质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1、设计探究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P67页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作出相应的实验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某些组的讨论,学生汇报时,对汇报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
视频:模拟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通过实验,你能说出食物变质的原因吗?
2、总结: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所以只要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就能避免食品的腐败变质。
回想一下,你家里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二)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
课前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调查的结果总结一下,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对学生介绍的保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补充。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从古至今人们都需要保存食品,下面这些方法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现代的呢?
多媒体出示一些有关食品保存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三)思维拓展
现在最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添加防腐剂,食品中的防腐剂有没有副作用呢?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新课。
三、评价练习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汇报。
思考回答。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小组讨论并发言。
对保存食品的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各抒己见。
独立完成课本70页“自我评价”以及生物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题。
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明确原因。
引出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食品保存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食品保存的原理:
二、食品保存的方法
1、传统法:
2、现代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日常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将探究活动和课外调查相结合,剖析了食物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从而总结出防止食物变质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让学生感受、理解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